第130章 荷风送爽捷报 古祠新碑续温情(2/2)
祭拜结束后,四人往回走,路过村西头的破屋时,沈莲突然停下脚步。破屋早已修好,改成了绣品仓库,里面堆满了姑娘们绣好的荷莲绣品。她看着仓库,突然说:“圣僧,苏姐姐,周婆婆,我想把这里改成‘柳氏绣艺馆’,展示我娘的绣谱和绣品,让更多人知道‘柳氏叠针绣’的故事。”
周大娘高兴地说:“好啊!我这里还有你娘当年的绣线和工具,都能放在馆里展示。”
苏婉娘也点点头:“我帮你收拾,咱们把绣艺馆办得漂漂亮亮的。”
济公笑着说:“贫僧也来帮忙,保证让绣艺馆比灵隐寺还热闹!”
接下来的日子,沈莲和大家一起忙活绣艺馆。村民们帮忙粉刷墙壁,姑娘们缝制展架,周大娘整理柳玉莲的遗物,济公则在馆门口题了“柳氏绣艺馆”五个大字,虽然字迹潦草,却透着股灵气。
绣艺馆开张那天,来了很多人,城里的绣娘、外地的商人,还有知府派来的代表,都来道贺。沈莲穿着新做的绣裙,站在馆门口,向大家介绍“柳氏叠针绣”的历史,还有柳玉莲的故事。众人听了,都很感动,纷纷称赞柳玉莲的善良和正义。
苏曼卿也从城里赶来,带来了锦绣阁的绣品,摆在馆里一起展示。她拉着沈莲的手,笑着说:“丫头,你娘要是知道,肯定会为你骄傲的。以后咱们锦绣阁和绣艺馆合作,把‘柳氏叠针绣’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沈莲点点头,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娘的心愿不仅实现了,还以一种更圆满的方式延续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溪云村的绣艺越来越有名,来学绣的姑娘越来越多,绣品也卖到了外地。沈莲成了远近闻名的绣娘,可她依旧保持着初心,每天教姑娘们绣花,帮村民们解决困难,就像她娘当年一样。
济公还是常来绣堂和绣艺馆串门,有时喝着荷花酒,看着姑娘们绣花,有时帮着沈莲出谋划策,日子过得悠闲自在。苏婉娘和周大娘也一直陪着她,三人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互照顾,相互扶持。
转眼到了秋天,荷心庙前的古柏结了柏籽,沈莲带着姑娘们去采摘,准备酿成柏籽茶。她站在古柏下,望着远处的灵隐寺,心里满是感激。她知道,若不是遇到济公,遇到苏婉娘、周大娘,还有溪云村的村民们,她娘的冤屈永远也洗不清,她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
灵隐寺的钟声隐隐传来,清脆而悠远。沈莲笑着闭上眼睛,感受着荷风带来的清爽,她知道,娘的绣艺会一直传下去,娘的善良和正义,也会像这古柏一样,扎根在溪云村的土地上,永远不会消失。
夕阳西下,沈莲和姑娘们提着柏籽,说说笑笑地往村里走。她们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和远处的灵隐寺、荷心庙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最温暖、最安宁的画面。这世间的美好,或许就是这样,有人传承着善意,有人守护着正义,有人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了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