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骨笛噬魂乱渔村 济公破咒解民忧(2/2)
济公转身往渔村走,刚到村口,就看见老汉带着乡亲们迎上来,之前被骨笛迷心的村民们都已经清醒,正忙着修补渔网、渔船。“济公正法!您可算回来了!”老汉拉着济公的手,指着村里,“自从您让我们洒了糯米海盐,再也没听见骨笛的声音,海面上的黑浪也退了!”
济公笑着点头,从怀里摸出些丹药分给大家:“这是清心丹,吃了能清掉身上的海煞之气,以后要是再看见穿蓝布衫的怪人,就往他身上洒盐,海妖最怕这东西。”
村里的老渔民捧着个陶碗走过来,碗里装着刚熬好的鱼汤:“济公正法,您快尝尝,这是我们刚从海里捕的鱼,鲜得很!”
济公接过陶碗,喝了一大口,鲜美的鱼汤顺着喉咙往下滑,暖得人心尖发颤。“好喝!比寺里的素斋好喝多了!”他抹了抹嘴,指着海边的礁石,“老丈,你们把蓝煞的铜牌埋在那几个渔民的墓旁吧,让他知道,渔民们已经原谅他了。”
众人点点头,跟着老渔民往海边走,把铜牌埋在坟堆旁,还摆上了新鲜的鱼和水果。少年阿贵醒过来,走到济公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大师,对不起,我不该随便拿陌生人的骨笛,害了乡亲们。”
济公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错能改就好,以后别再贪小便宜,陌生人给的东西,再好看也不能要。”他从怀里摸出支竹笛,递给阿贵,“这是我用后山的竹子做的,吹着能引鱼群,比那骨笛好用多了,你拿去用吧。”
阿贵接过竹笛,高兴得跳起来,拿着竹笛往海边跑,吹起了悠扬的笛音,海面上果然游来一群鱼,渔民们笑着拿起渔网,开始捕鱼,村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夕阳西斜时,济公拎着酒葫芦,往灵隐寺走,乡亲们都出来送他,手里拿着刚晒好的鱼干、虾酱,往他怀里塞。“大师,您有空常来啊!”“我们给您留着最新鲜的鱼!”
济公笑着应着,怀里塞得满满当当,酒葫芦晃来晃去,洒出的酒液在沙滩上画出道小小的彩虹。走到山门口,正好碰见广亮和必清提着食盒来接他,食盒里装着灵隐寺的素斋。
“济公!你可算回来了,师父让你抄的《金刚经》,你又没抄!”广亮叉着腰,一脸严肃,可看见济公怀里的鱼干,又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这……这是乡亲们给你的?”
济公笑着把鱼干分给他们:“那可不,望海渔村的人热情,非要给我塞,你们尝尝,比寺里的素斋香!”他咬了口虾酱饼,含糊不清地说,“这次不仅度化了个笛妖,救了整个渔村,还帮个海盗了却了二十年的心愿,功德无量啊!”
必清凑过来,好奇地问:“笛妖长什么样?是不是很吓人?”
“吓人啥,”济公嚼着饼,“也就会吹个破笛,装装凶,还不如这虾酱饼咸!”
广亮无奈地摇了摇头,却忍不住笑着说:“你啊你,就知道吃!快走吧,师父等着听你说渔村的事呢,刚才县令派人来报信,说你救了望海渔村,师父都给你备了好酒!”
三人说说笑笑往灵隐寺走,渔村的炊烟飘在他们身后,带着海鲜的香气,也带着百姓的感激。海边的礁石上,那截断掉的骨笛静静地躺在那里,被夕阳晒得暖洋洋的,笛身上的海纹渐渐淡去,露出里面隐隐约约的字——“愿海无恨,愿民长安”。
灵隐寺的钟声再次响起,回荡在望海渔村的上空,带着佛的慈悲,也带着济公的洒脱。渔村的海再也不是凶海,而是养人的海,渔民们的笑声飘在海面上,守护着这方百姓,等着下一次的“热闹”上门——毕竟,有济公在的地方,永远不缺故事,也永远不缺化解仇恨的温柔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