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红色专线(2/2)
赵达功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语气中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意:“老书记!您好!您怎么亲自打电话来了?”这份尊敬,不仅源于上下级关系,更源于赵安邦当年在渝州大刀阔斧改革时对他的赏识与提携,那是知遇之恩。
“呵呵,怎么,我这个老家伙,还不能给你打个电话了?”赵安邦语气轻松,带着长辈对欣赏后辈的亲切,“刚看完一份内参,正好想到你。最近渝州的工作抓得不错,尤其是在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很有章法,基础打得很扎实。”
“老书记过奖了,这都是按照您当年定下的调子,一届接着一届干下来的结果。我们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了一些具体工作。”赵达功的回答谦逊而得体,既肯定了前任的功绩,也体现了自己的务实,这话语里的分寸感,是多年历练的结果。
“嗯,不骄不躁,是好样的。”赵安邦的语气转为正式,“言归正传。给你打电话,是代表组织上提前跟你通个气,有个重要的职务变动。”
赵达功心神一紧,握紧了听筒:“请您指示。”
“汉东省的情况,你多少应该有些了解。他们那位常务副省长秦致远同志,因为年龄原因,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退居二线了。中央经过综合考虑,认为你是接任这个位置的合适人选。”赵安邦的话语清晰而直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让你提前做好交接准备,近期中央的正式任命就会下达。”
汉东省?平原大省,经济重镇,但……赵达功的脑海中瞬间闪过关于汉东的诸多信息。这是一个经济总量曾经名列前茅,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的省份。
电话那头,赵安邦似乎洞察了他的心思,继续说道:“汉东是平原地区,底子好,但这些年,发展的步伐慢了下来。表面看是经济结构问题,根子上嘛……”老领导略微停顿了一下,声音压低了些,带着深意,“水比较深,山头比较多,格局有些固化。中央这次决定跨省调动你过去,就是希望借助你在渝州这套搞活经济、打破常规的经验和魄力,去搅动一池春水,给汉东带去新的、强大的内生动力!这是一副重担,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达功,你有没有信心?”
赵达功感到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但迅速被理智压下。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极其重要的晋升台阶。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声音坚定而清晰地回答:“感谢中央和组织的信任!感谢老领导的举荐!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竭尽全力,不负重托,尽快熟悉情况,打开工作局面!”
“好!要的就是你这个态度!”赵安邦的语气透着欣慰,“记住,去了之后,多看、多听、多思考,情况比你想象的可能要复杂。尤其是那位以‘闯将’闻名的李达康,还有在汉东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的高育良教授……好了,具体的不多说了,你自己体会。抓紧时间准备吧。”
“是!明白!谢谢老书记点拨!”赵达功郑重回应。
放下那部沉甸甸的红色电话,赵达功缓缓坐回椅子上,窗外的城市景象依旧,但他的心境已然不同。他拿起那份关于渝州的经济发展数据,目光却仿佛已经穿透了纸张,投向了那片位于东部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平原大省——汉东。
赵达功的另一只手无意识地在办公桌上轻轻敲击,心中默念:“汉东……李达康……高育良……常务副省长。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跨省履职,更是一场硬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