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号院的密谈(2/2)
高育良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什么波澜,直到祁同伟说完,他才缓缓放下茶杯,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
“同伟啊,看问题,不能只看一步。”高育良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首先,秦致远同志到龄退岗,是正常的干部新老交替,符合规定。我们要正确看待,更要拥护中央的决定。”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至于你说常委会的票数……呵呵,政治不是简单的算术题。新来的同志,未必就一定是敌人,也未必就一定是朋友。关键要看,他带来的是一股什么风,他的诉求是什么。沙瑞金同志刚来,根基未稳,他对这位同样空降的赵达功,会全然信任吗?未必。这里面,就有空间,有文章可做。”
高育良站起身,踱步到窗前,看着窗外自己亲手打理的那片菜地,意味深长地说:“你看我种这些菜,急不得。浇水、施肥、捉虫,都要讲时机,讲火候。政治也一样。”
他转过身,看着祁同伟:“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去担心一个还没到任的赵达功会如何,而是坚守住你自己的基本盘。你是公安厅长,你的职责,也是你最大的护身符,就是确保汉东的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不能出任何乱子!尤其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只要你的本职工作做得滴水不漏,谁想动你,都得掂量掂量。”
“可是老师,赵达功他……”
“中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调赵达功来?”高育良打断他,自问自答,“我看,未必全是针对立春书记,或者针对我们。更可能的是,中央对汉东这两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满意了!秦致远同志主持政府日常工作,经济增速放缓,他负有责任。所以,中央派一个搞经济的能手来,目的是很明确的:要速度,要活力!”
高育良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这,对我们来说,或许也不是坏事。赵达功要搞经济,就需要支持,需要合作。只要我们运作得当,未必不能把他争取过来,或者至少,让他不要把主要矛头对准我们。”
最后,高育良压低了声音,语气变得异常严肃:“不过,同伟,有一点你提醒得对。中央此举,或许确实隐含着一层更深的意思……那就是可能对立春同志调离汉东后,仍然……嗯,仍然比较‘关心’汉东的工作,有所不满了。这是敲打,也是警示。这段时间,告诉那边的人,都收敛些,尤其是赵瑞龙,别再惹是生非,授人以柄!”
祁同伟听着高育良抽丝剥茧的分析,焦躁的心情渐渐平复了一些,但肩头的压力却感觉更重了。他深吸一口气,点头道:“老师,我明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明白就好。沉住气,稳住神。这盘棋,才刚刚开始。”高育良挥了挥手,“去吧,做好你分内的事。”
祁同伟躬身告退。走出3号楼,夜幕已然降临,汉东的晚风带着一丝凉意。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扇亮着灯光的窗户,心中暗道:老师还是那么沉得住气。可是,赵达功……你真的只是一个来搞经济的“能手”吗?
高育良则重新坐回沙发,拿起一本《资治通鉴》,这本书他已经读到了第34卷汉纪26,久久没有再往后翻。
赵达功的到来,像一颗石子投入本就不平静的汉东湖面,涟漪之下,暗流愈发汹涌了。他需要好好想一想,下一步,该如何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