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沙瑞金的决断(2/2)
“现场无一人死亡”——这个表述极有分量,既突出了救援工作的决定性胜利,又严谨地预留了后续可能因伤重不治的空间,实事求是,不浮夸,不邀功,给人一种极度可靠、值得信赖的感觉。
此刻,对比高育良口中“操之过急”、“方式粗暴”的李达康,和刚刚稳妥处理完特大矿难、汇报严谨务实的赵达功,沙瑞金心中的天平瞬间倾斜。他需要一个更冷静、更顾全大局、更能理解他“稳定压倒一切”意图,并且与汉东本地盘根错节关系网牵扯较少的人去控制局面。
决心已定,沙瑞金不再犹豫,他对着电话那头的高育良沉声说道:“育良同志,情况我了解了。你在家注意协调各方信息,保持通讯畅通。”没有给予高育良更多发挥的空间,他便结束了通话。
随即,他直接要通了赵达功的手机。
“达功同志,”沙瑞金的开门见山,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京州大风厂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电话那头,赵达功的声音立刻传来,清晰而冷静:“沙书记,我刚接到安监局的初步报告,正在调取更多资料,了解详细情况。”
“情况非常紧急,也非常危险!”沙瑞金加重了语气,“工人情绪失控,现场堆放了几十桶汽油,这就是一个一点就炸的火药桶!一旦失控,其破坏力和政治影响,比京隆矿难还要严重!”
他略一停顿,给出了明确的指令:“我和长生同志现在都不在省城,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由你,代表省委、省政府,立刻赶赴大风厂现场,全权负责处置此事!”
接着,沙瑞金的语气放缓了一些,但话语中的分量更重了:“达功同志,你刚刚成功处理了京隆矿难,有应对复杂紧急局面的经验。
我希望你记住几点:第一,首要任务是控制事态,绝对不能让矛盾激化,绝对不能发生流血和爆燃事件!第二,要妥善安抚工人情绪,对于他们的合理诉求,要重视,要倾听,体现出省委省政府解决问题的诚意。第三,”他压低了声音,话语中的暗示清晰可辨,“你和我,都是初到汉东。汉东不能再出大乱子了,尤其是在丁义珍刚刚潜逃,我还没回去的这个敏感当口!这既是对你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考验,也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汉东真正站稳脚跟,打开局面。舆论方面,要特别注意,不能授人以柄,要掌握主导权!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番话,既是命令,也是交底,更是将巨大的责任和信任一并交付。
赵达功在电话那头,回答得没有丝毫迟疑,声音沉稳有力:“沙书记,指示收到!我完全明白!请您放心,我立刻出发前往现场,坚决贯彻执行您的指示,全力以赴控制事态、化解矛盾,确保完成任务!”
放下电话,赵达功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深知这个任务的艰巨和其中蕴含的政治风险与机遇。
沙瑞金的任命和那番暗示,已经将他推到了汉东省矛盾漩涡的最前沿。
他没有丝毫耽搁,一边抓起外套向外走,一边语速极快地对秘书诸葛青云下达指令:“立刻备车,去大风厂!通知周建军局长,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抽调安监局、消防、医疗最精干力量,由他亲自带队,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与我汇合!”
紧接着,他亲自拨通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岳的电话:“苏部长,是我,赵达功。大风厂事件舆情风险极高,需要你亲自出马。请你立刻带上宣传部骨干同志和必要的技术保障,赶到现场。首要任务:协调电信部门,对该区域进行必要的通讯信号管制,确保现场画面和消息在得到有效管控前,不会无序扩散到网上!我们必须在舆论上掌握主动!”
一系列指令,清晰、果断、周全。做完这一切,赵达功才坐进车里,黑色的轿车如同利箭般划破夜色,向着那片被危机笼罩的厂区疾驰而去。
而他赶到现场时,正好遇到陈岩石与李达康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