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名义:最强省四赵达功 > 第83章 谋划人才战略

第83章 谋划人才战略(2/2)

目录

分管科教文卫的副省长李国华很快便赶了过来。他年纪比赵达功稍长几分,戴着眼镜,气质儒雅。

“达功省长,你找我。”李国华在赵达功对面的椅子坐下,接过诸葛青云递来的茶水,道了声谢。

“国华同志,不绕弯子,直接说正题。”赵达功开门见山,用笔点了点桌上那份关于高新产业园的构想图,“我们下一步,无论是静海,还是京州,这个产业园一旦落地,瞄准的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甚至是芯片、智能驾驶这些前沿领域。这些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是人才!”

李国华推了推眼镜,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赵省长你说到根本上了。没有一流的人才,引进再好的项目,也是无根之木,难以持续。我们汉东省的高校资源虽然不算弱,但在顶尖人才,尤其是在这些前沿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储备上,与帝都、沪市、鹏城相比,差距不小。”

“问题就在这里!”赵达功身体前倾,语气加重,“我们和一线城市抢人才,单纯的薪资待遇,我们可能拼不过。那靠什么?靠综合环境,靠政策诚意,靠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赵达功手指敲着桌面,思路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我的初步考虑是,我们省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一个力度空前的、精准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住房保障。不能光是给点安家费就算了,要建设、筹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汉东人才公寓’,或者提供足够力度的购房补贴,让他们来了就能安居,至少解决最基本的居住问题。

第二,子女教育。这是很多高层次人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要确保他们的孩子能享受到省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无缝衔接,不能让人家为了孩子上学发愁。

第三,科研支持和团队建设。对于领军人才,要给予充分的科研自主权,配套足够的启动资金,支持他们组建团队,不能让人家孤军奋战。

第四,配偶工作。尽可能协助解决配偶的工作安置问题,哪怕暂时无法进入体制内,也要积极协调省属国有企业等渠道。

我们要营造一种‘求贤若渴’的氛围,让人才感觉到,来汉东,不仅仅是多挣一份工资,更是能实现事业抱负,能安稳生活。”

李国华一边听,一边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赵达功的这番思考,与他分管领域面临的瓶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达功省长,你这些想法非常及时,也非常关键!”李国华抬起头,语气激动,“我们之前的人才政策,确实存在不够精准、力度不足的问题。你指出的这几个方向,直击要害!特别是住房和子女教育,这是最能体现诚意,也是最实用的举措。”

李国华略微思索,补充道:“除了引进,我们自身人才的培养和留住也很重要。是否可以考虑,设立省级的专项人才基金,不仅面向外部引进,也用于支持和奖励本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内部涌现出的优秀青年人才?避免‘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这个想法很好!”赵达功肯定道,“内外并举,既要引得进,也要留得住,还要能成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人才生态。”

两人的交谈简短而高效,没有多余的客套,全是围绕核心问题的思维碰撞。短短十几分钟,已经勾勒出了汉东省下一步“人才争夺战”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要点。

“国华同志,这件事就请你牵头,尽快组织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深入研究,拿出一个具体、可操作、有足够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汉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引进与培育行动计划’草案。”赵达功最后部署道,“争取在下次政府常务会议上,能够拿出来进行讨论。”

李国华立刻站起身,神色郑重地表态:“请达功省长放心!我回去后立刻部署,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标准,把这项工作落实好。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科教文卫战线,坚决为省政府、为刘省长和你谋划的这幅经济宏伟蓝图,提供最坚实、最优质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们这一届省政府,一定要同心协力,共同完成这次史无前例的经济谋划,向汉东省八千万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好!要的就是这个决心!”赵达功也站起身,与李国华用力地握了握手,“我们一起努力。”

送走李国华,赵达功重新站回地图前。汉东人才争夺的号角也已吹响,对接华星集团等龙头企业的事宜亟待提上日程。千头万绪,却脉络清晰。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但内心深处,一股干事创业的激情也在澎湃涌动。

汉东经济建设这盘大棋,正在他和刘长生的主导下,一步步落子布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