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一锤定音(2/2)
就在讨论似乎要陷入僵局时,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响起,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
赵安邦没有直接反驳谁,而是目光扫过会场,声音洪亮地说道:“同志们,我们讨论干部任用,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时候,我认为,关键还是要看一条:能不能干事,能不能干成事!我们要大胆地用干部,而且要大胆地用年轻干部!”
赵安邦提高了声调:“不能总是论资排辈嘛!看看汉东报上来的数据,达功同志到了汉东之后,推动的几个大项目,思路清晰,成效显着。静海的高新技术园区、海州的炼化一体化,还有全省的人才战略,哪一个不是瞄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位同志不仅有想法,更有办法,有能力把蓝图落到实处!我看赵达功同志能力就很强嘛!完全能够胜任!”
赵安邦的发言,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赵达功的支持,并将焦点从“年龄”重新拉回到了“能力”和“实绩”上。
会场内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坐在会议桌最中央的那位。
裴一泓一直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面容沉静,不怒自威。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笔,目光平和地环视了一圈,整个会场的注意力瞬间高度集中。
“刚才,大家都发表了意见。”裴一泓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各有各的道理,听起来,争论的焦点,主要还是在能力和年龄这个问题上。”
他微微停顿,仿佛在让每个人都消化一下他接下来的话:“但是,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党使用干部,首先看重的,应该是能力,是实绩,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而不是简单地看年龄,看资历!”
他的语气逐渐加重:“如果一位干部,履历表填得满满的,资历也很深,但是把他放到一个重要的岗位上,他却稳定不住大局,打不开局面,推动不了发展,解决不了问题。那么,这样的‘丰富履历’,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恐怕最终还是做无用功,耽误的是汉东的发展,辜负的是人民的期望!”
裴一泓拿起面前的一份材料,示意了一下:“我仔细看了汉东省今年报上来的经济发展指标。上半年,算是平稳过渡。而下半年,尤其是在达功同志到了汉东,更多地参与到经济决策之后,大家可以看看这几个关键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实际利用外资额,还有……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提出并实施的人才战略,在全国范围内都形成了‘汉东热’,吸引了大批优秀学子和高层次人才。这说明了什么?”
裴一泓自问自答:“这说明,汉东省是有能人的!是有办法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他们,支持他们,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
最后,裴一泓一锤定音:“关于汉东省班子的调整问题,今天我们就先讨论到这里。原则是,要保证汉东省政府的平稳过渡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的意见是,对于看准了的、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多给一点信任,多给一点机会!组织部的同志,回头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尽快拟订一个关于汉东省班子调整的成熟方案,按程序报上来。”
没有明确的投票,但裴一泓这番总结发言,已然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
他肯定了能力至上原则,赞扬了汉东的经济工作特别是赵达功的贡献,并明确指示组织部拟定方案,其倾向性已不言而喻。
会议结束后,消息灵通人士已然明了,汉东省的政治版图将迎来新的变化。
赵达功,这位年轻的省委副书记,即将迈入了正部级干部的行列,执掌汉东省政府,迎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汉东的未来,也随着这次会议的定调,翻开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