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快穿炮灰他总抢男主软饭吃 > 第291章 吃上大厨独女软饭的那个混混12

第291章 吃上大厨独女软饭的那个混混12(2/2)

目录

纪黎明的话说到了沈安然的心坎里。

她其实一直不甘于一直做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

这次的机会,无疑是一个突破口。

得到了丈夫的全力支持,沈安然不再犹豫。

第二天就接下了任务。

她雷厉风行,很快就在单位里挑选了几位有文艺特长的年轻职工,组成了宣传队。

没有现成的节目,她就自己琢磨。

结合当下的政策和饭店行业的特点,编排了小话剧。

还有一个歌颂劳动美的集体舞蹈。

那段时间,沈安然变得异常忙碌。

下班后,她要组织队员们排练,常常很晚才能回家。

纪黎明则每天准时下班接孩子。

做饭、带孩子、做家务,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有时沈安然排练得太晚。

他还会抱着孩子,提着保温桶去给她送饭。

沈父沈母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经常过来帮忙照看外孙。

沈母更是凭借人脉,帮宣传队解决了演出服装的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全县文艺汇演上,国营饭店宣传队表演的小话剧和舞蹈,赢得了满堂彩。

一举拿下了汇演的一等奖。

沈安然作为组织者和主要演员,受到了县里领导和本单位领导的高度表扬。

汇演的成功,让沈安然在单位里声名鹊起。

县文艺汇演结束没几天。

沈安然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同事喊她:

“安然,门口有人找。”

她出去一看,是县文化馆的刘馆长。

“小沈同志,汇演很成功啊!”

刘馆长笑着开门见山。

“你那话剧编得好,导得也好。”

“我们馆里正缺这样的人才,怎么样,有兴趣来文化馆创作组吗?”

沈安然愣住了:“创作组?刘馆长,您是说我?”

“对,就是你,在饭店办公室屈才了,来文化馆,能让你专心搞创作。”

晚上回家,沈安然一边摆碗筷一边跟纪黎明商量:

“今天文化馆刘馆长来找我,想调我去创作组。”

纪黎明正抱着儿子逗弄,闻言眼睛一亮:

“好事啊!你不是一直觉得办公室工作没意思吗?搞创作多适合你。”

“可是......”

沈安然看了眼咿呀学语的纪晨安。

“去了肯定比现在忙,安安还小......”

“怕什么?”

纪黎明把儿子举高高,逗得小家伙咯咯笑。

“不是还有我吗?再说爸妈也能搭把手,你去。”

沈安然被调到了文化馆创作组。

果然如她所料,工作强度大增。

这天她抱着一堆材料回家,眉头紧锁。

纪黎明接过她手里的东西:

“怎么了?愁眉苦脸的。”

“馆长让我写个关于农村变化的大剧本,要去采风。”

“这一去至少半个月......”

“去啊!”

纪黎明毫不犹豫。

“安安有我呢,你写剧本是正经事。”

“可你厂里不忙吗?”

“再忙还能比你搞创作重要?放心去,家里交给我。”

沈安然安心下乡采风,回来后闭关创作。

几个月后,她的话剧《山乡巨变》,在地区汇演中一炮而红。

庆功宴后,沈安然兴奋地拉着纪黎明说:

“你知道吗?省里领导说要把我们这个剧,推荐到全国汇演。”

纪黎明看着她发光的眼睛,骄傲地笑了:

“看,我说什么来着?你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料。”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文艺创作也迎来了新气象。

沈安然酝酿着一个新剧本《街角春天》,讲述个体户的创业故事。

剧本送审后却卡住了。

这天她红着眼圈回家:

“他们说题材太敏感,主人公形象不够正面......”

纪黎明搂住她的肩膀:“别急,我看看剧本。”

他仔细读完,一拍桌子:

“写得很好啊!真实,有血有肉。”

“现在都改革开放了,文艺创作也要与时俱进。”

“我支持你坚持!”

在纪黎明的鼓励下,沈安然据理力争。

最终剧本通过审核。

《街角春天》公演后引起轰动,好评如潮。

演出结束那晚,沈安然在后台接到一个电话。

“沈导您好,我是省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王主任。”

“我们正在筹备一部电视剧,想邀请您来执导。”

沈安然愣住了:

“电视剧?可我从来没拍过......”

“您的话剧我们都看了,导演功力非常深厚,我们相信您能胜任。”

挂掉电话,沈安然找到正在帮忙收拾道具的纪黎明。

“省电视台请我去拍电视剧。”

她声音有些发抖。

纪黎明先是一愣,随即大笑:

“太好了,这是要当大导演了啊!”

“可是...电视剧和话剧完全不一样,我怕......”

“怕什么?”

纪黎明握住她的手。

“你当年从办公室去文化馆不怕,现在还怕这个?”

“去!必须去!”

沈安然去了省电视台。

第一部电视剧《万家灯火》播出后大获成功。

拿下了“飞天奖”。

颁奖典礼后,沈安然捧着奖杯,在人群中找到特意赶来的纪黎明。

“黎明哥,我做到了!”她眼眶湿润。

纪黎明轻轻拥抱她:

“我一直都知道你能行。”

“走吧,儿子和爸妈还在家等着给我们沈大导演庆功呢!”

多年后,已经成为国内顶尖导演的沈安然,在一次访谈中被问到成功的秘诀。

她微笑着说:“首先要感谢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这代人机会。”

“其次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先生。”

“每当我犹豫不决时,他总是说‘去吧,家里有我’。”

“这句话,支撑着我走过了每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

台下,纪黎明带着已经上大学的儿子,激动得双手拍个不停。

访谈节目的灯光柔和,沈安然从容地坐在沙发上。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台下。

那里,纪黎明带着他们的儿子纪晨安。

岁月在纪黎明身上留下了痕迹。

却未曾改变他眼中,那份一如既往的支持与深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