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进封汉中王!(1/2)
秦岭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但南郑城内外已是一片沸腾。刘备集团在汉中取得的辉煌胜利——力拒曹操亲征、阵斩夏侯渊、全据秦巴天险——如同惊雷般传遍天下。此刻,这座刚刚从曹操阴影下解脱出来的城池,正酝酿着一场更盛大的庆典。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硝烟,而是香烛、新漆和一种名为“天命所归”的躁动。
州牧府议事堂,气氛庄重而炽热。刘备端坐主位,面色沉静,但眼底深处却涌动着难以抑制的波澜。他知道,今天将决定一个王朝的未来。
法正率先出列(代表益州势力与战略首功):“主公!”法正声音清朗,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自董卓乱政,汉室倾颓,海内鼎沸,生灵涂炭。主公以帝室之胄,起于幽微,信义着于四海,仁德播于宇内!今,曹操名为汉相,实为国贼!囚禁天子于许昌铜雀,僭越称魏王于邺城,其心可诛!其行当讨!”
他环视众人,语气激昂:“主公提三尺剑,拯黎民于水火。定益州,取汉中,挫魏武于阳平关外,斩渊逆于定军山下!此非人力,实乃天授!今,汉祚衰微,神器无主。主公坐拥两川,带甲十万,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此正上应天命,下顺民心,进位汉中王,承续汉统,以讨国贼之时!正,与益州文武,恳请主公顺天应人,即王位!”言罢,深深拜下。身后,李严、黄权、吴懿等益州降臣代表齐声附和:“恳请主公进位汉中王!”
庞统紧随其后(代表荆州元从与“奇技”之功):庞统面带一贯的锐气,但此刻眼神中充满郑重:“孝直之言,振聋发聩!主公,统以为,称王非为虚名,乃为社稷!曹操以王爵自居,挟天子而令不臣。主公若仍居左将军之位,何以号令天下忠义之士?何以与魏贼抗衡?何以彰汉室之威?”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洞察时局的犀利:“主公称王汉中,便是向天下昭告:大汉正统在此!曹贼伪王,人人得而诛之!此乃凝聚人心、激励将士、正本清源之必须!更可震慑孙权,使其不敢再生妄念!统,附孝直之议,恳请主公进位!”刘长明亦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地看向刘备。
刘长明重生到三国已差不多十年了,从新野之地开始到现在坐拥荆州、益州,这一路的艰辛,无数个不眠之夜,到现在总算是有了回报。刘长明带着丞相的期盼,从未懈怠过,一个高中生在这乱世中也越来越沉稳,如今,总算到了称王的时刻,刘长明不禁一阵心酸,看着刘备坚毅面容中的微笑,刘长明忍住了泪水,向前一步走去,声音平和却带着千钧之力:“主公,亮夜观天象,见紫微星辉映于秦川分野;昼察民心,闻巴蜀父老翘首以盼王师。法孝直言天授,庞士元言社稷,皆至理也。”他缓缓起身,向刘备深深一揖:“亮以为,主公称王,有‘三利’:一利天下,立汉帜于关中门户,使海内忠义知所归附;二利将士,明爵禄以酬血战之功,激荡三军效死之心;三利万民,正名位以安社稷,定法度以兴邦国!昔高祖受封汉王于汉中,遂成帝业。今主公亦王于此地,此天意循环,光武中兴之兆也!亮,携荆州、南阳旧部,恳请主公为天下,为苍生,进位汉中王!”刘长明的话语,如同磐石落定,为劝进画上了最完美的句号。
刘备看着堂下拜倒的群臣,听着那山呼海啸般的劝进之声,心中百感交集。从涿郡织席贩履,到今日坐拥两川,猛将谋士云集……一幕幕往事掠过心头。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眼眶的湿润,声音洪亮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备,本愚钝之人,赖诸君不弃,方有今日。然,备所念者,非王位之尊荣,实乃汉室之倾颓,黎民之倒悬!今诸君以大义相责,备……虽惶恐,不敢辞!愿承天意,顺民心,进位汉中王,誓讨国贼,兴复汉室!”
“主公英明!汉中王千岁!”堂内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称王大典选在汉中象征之地——沔阳,此地位于汉水之滨,寓意深远。刘长明亲自操持,务求既显王权威仪,又彰汉室正统,且不失刘备一贯的“仁德”底色。
在沔阳高地筑起三层高坛,坛上遍插玄色“汉”字大旗,迎风猎猎。坛下设五方之位青旗、赤旗、白旗、黑旗、黄旗,象征天地五行。
精锐白毦兵持戟肃立,铠甲鲜明。赵云亲率仪仗队,护卫王驾。魏延督率水军,战船列于汉水,旌旗蔽日。空气中弥漫着庄严的号角与编钟之音。
吉时到,刘备身着玄端王服,黑色为主色,绣山龙华虫十二章纹,头戴九旒冕冠,在刘长明、庞统、法正三位重臣引导下,缓步登坛。他面容肃穆,目光如炬。
刘长明代表群臣,向刘备献上象征王权的金印紫绶。刘备郑重接过,佩于腰间。
坛下,马超、黄权、李严、赵云、黄忠、魏延、文聘、庞德、吴懿、石韬、孟建……所有文武重臣及士卒代表,齐刷刷跪拜于地,高呼:“臣等拜见汉中王!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兴复汉室!讨伐国贼!”
声震四野,汉水为之激荡!这一刻,“汉”字王旗在秦岭之巅、汉水之滨高高飘扬,向天下宣告着一个新的政治中心的崛起!
同时,刘长明亲书汉中王即位昭告天下文: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曹操,劫祸滔天!鸩弑皇后,幽囚天子;僭越神器,残虐生灵。致使四海鼎沸,九州板荡,宗庙丘墟,黎元涂炭!此诚乾坤倒悬,神人共愤之秋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