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老将黄忠(2/2)
“诺!”众将声震云霄。
襄阳城门轰然洞开,蓄势已久的荆州精锐,如同出闸的猛虎,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铁流般滚滚北上!目标直指曹魏中原的南大门——宛城!
上庸,兵锋东指。
刘封与孟达也接到了刘备的飞檄。
“兄长!时机到了!”孟达看着檄文,眼中精光爆射。
刘封面沉如水,手中长枪重重顿地:“达弟!点齐兵马!兵出东三郡!目标——西城、房陵方向曹魏军寨!佯攻武关,威逼蓝田!务必让长安以南的魏军,不敢北顾!为军师奇袭长安,扫清侧翼!”
“得令!”孟达抱拳,杀气腾腾。
东三郡的蜀军也如离弦之箭,扑向曹魏的秦岭防线,制造更大的混乱与压力。
子午谷:绝壁上的星火
秦岭深处,子午谷。这里没有震天的喊杀,只有呼啸的寒风、陡峭的绝壁、冰冷的溪涧和无尽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刘长明一身轻便皮甲,外罩青衫,手持竹杖,在亲卫的搀扶下,艰难地跋涉在湿滑的岩石和茂密的荆棘丛中。他的脸色因劳累和高山反应而略显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始终紧盯着前方。
刘长明此刻后悔前世体育课没有好好运动,也后悔华佗传给他的五禽戏,他没有好好练习,也充分意识到了,为什么前世的丞相不愿意走子午谷了,此路实在是太过凶险,全是峭壁,而且唯一道路还十分狭窄,行军异常艰难,刘长明的身体已经有些吃不消了。
队伍的最前方,老将黄忠如同不知疲倦的猛虎。他弃了战马,背负强弓、箭囊和沉重的绳索钩爪,手脚并用,在近乎垂直的崖壁上攀爬,为大军开辟道路。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飞舞,布满老茧的手掌被岩石割破,鲜血染红了绳索,却浑然不觉。每当遇到险绝处,他便将绳索牢牢固定,回头对着下方艰难行进的将士们低吼:“跟上!抓紧!过了这道坎,长安就在眼前!”
一万五千精锐死士,如同附在绝壁上的蚁群,在黄忠的带领下,在刘长明的意志支撑下,一寸寸地向着北方挪动。干粮在减少,体力在透支,不断有人失足坠落深渊,无声无息地消失。但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抱怨。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背负着怎样的使命,进行着怎样一场豪赌!
夜晚,寒风刺骨。队伍在狭窄的谷地露宿。篝火微弱,映照着将士们疲惫而坚毅的脸庞。
刘长明裹着薄毯,借着火光,再次审视着简陋的长安城防图。黄忠坐在他身旁,默默擦拭着心爱的赤血宝刀,刀锋在火光下反射着幽冷的光。
“军师,还有几日?”黄忠低声问道,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沙哑。
刘长明抬头,望向北方被群山遮蔽的夜空,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座灯火辉煌的都城:“快了,老将军。翻过前面那座‘鹰愁涧’,便是子午谷北口。曹丕东征,长安空虚……成败,在此一举!”
黄忠握紧了刀柄,眼中燃烧着熊熊火焰:“只要老朽还有一口气在,定要为军师,为大王,劈开长安城门!”
寒风呜咽,吹动着篝火,明灭不定地映照着这一老一少两位蜀汉的脊梁,以及他们身后,那一万五千颗在绝境中依然熊熊燃烧、誓要燎原的星火。他们如同沉默的利箭,穿透秦岭的心脏,射向那毫无防备的、曹魏西京的咽喉。
天下的焦点,此刻似乎都在合肥城下御驾亲征的曹丕与困守孤城的孙权身上。然而,在秦岭的幽暗腹地,在荆襄北上的铁流中,在佯攻武关的烽烟里,一场足以颠覆整个北方格局的风暴,正无声地汇聚,即将以最猛烈的方式,轰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