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东三郡乱局(2/2)
最令人心悸的,是那份来源模糊却传播甚广的“长安大捷”传闻——诸葛亮子午谷奇兵全军覆没!
关平详细汇报了江陵守卫战和陆逊退兵的情况。蒯越、文聘补充了守城细节,盛赞关平及时增援之功。刘封、孟达则跪倒在地,痛陈东三郡失陷经过,将申氏兄弟的背叛和司马懿的狡诈描述得淋漓尽致,言语中充满愤恨与自责。
关羽听完所有人的汇报,良久没有言语。他只是缓缓地抚摸着长髯,目光扫过舆图上那一个个沦陷的区域——荆南的广阔土地,汉水上游的上庸三城。曾经指向长安的利箭,如今后方起火,跳板折断,箭头本身……也传来了可能折断的噩耗。
“好一个孙权……好一个陆伯言……好一个司马仲达……”关羽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名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带着彻骨的寒意,“还有那忘恩负义的申家兄弟!”
他猛地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茶杯跳起:“背盟偷袭,夺我荆南!勾结叛逆,窃我东三郡!此仇不共戴天!”
厅内众将无不凛然,感受到主帅那压抑到极致的怒火。然而,关羽接下来的话,却让众人看到了他真正的蜕变:
“然!”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火,目光变得无比冷静和锐利,扫视全场,“暴怒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厘清虚实!”
“其一,”关羽指向关平,“江陵、南郡防线,由你与蒯异度、文仲业全权负责,深沟高垒,严密布防!谨防陆逊再次北犯,更要警惕司马懿自东三郡顺汉水而下!粮秣军械,优先保障!”
“其二,”他看向刘封、孟达,眼神复杂,但并无苛责,只有沉痛,“汝二人……戴罪之身,暂留襄阳军中效力。整编残部,补充休整。东三郡之失,罪在叛贼与司马懿奸诈,非战之过。然,失地之责,他日自有公论!”
“其三,”关羽的目光投向西北方,那是长安的方向,带着深深的忧虑,“长安子午谷之军……消息究竟如何?是魏贼谣言乱我军心,还是……”他没有说下去,但沉重的语气已说明一切。“速派最得力斥候,不惜一切代价,穿越魏境,联络汉中,务必探得确切消息!”
“其四,”他最后看向荆南的方向,眼中寒光闪烁,“荆南四郡……孙权、陆逊!此仇必报!然非此时。待我军稳住荆州,查明长安虚实,再议收复之事!传令荆南残存据点,若不能守,可相机撤回,保存力量为上!”
一道道命令清晰而冷静地从关羽口中发出,显示出他作为统帅在巨大挫折下依然能把握全局的沉稳。他不再是那个意气用事的孤傲将军,而是真正担得起一方重任的国之柱石。
部署完毕,关羽缓缓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凝视着那被标记为沦陷的荆南和东三郡,以及那遥远而充满迷雾的长安。他宽厚的手掌,重重按在代表襄阳的位置上,仿佛要将其牢牢钉住。
“荆州,还在!”关羽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屈的意志,在压抑的帅府中回荡,“只要关某在此,只要众将士同心,纵有千难万险,荆州的天,就塌不下来!长安……长安……”他低声重复着,丹凤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和更深的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