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127章 法正陨落

第127章 法正陨落(2/2)

目录

“孝直!”刘备声音嘶哑,紧紧握着法正的手,仿佛想将自己的生命力渡过去,“备得汝,如高祖得子房!若无汝奇谋定策,备焉能有今日之基业!益州新法,若无汝调和鼎鼐,力排众议,焉能推行无阻?汝…汝怎忍心弃备而去!备…备之霸业未成,汉室未兴…孝直!备需要你!大汉需要你啊!”说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声泪俱下。

法正看着眼前声泪俱下的主公,浑浊的眼中也溢满了泪水,是欣慰,是不舍,更是无尽的遗憾。他反手用力回握刘备的手,那力道虽微弱,却凝聚着最后的心意。

“主…主公…”法正的声音微弱却饱含深情,“正…一介…寒士…漂泊半生…得…得遇明主…知遇…之恩…虽…虽死…难报万一!能…能佐主公…于…于乱世…立此…基业…开…新政…之…之先河…正…死而无憾!然…然天不假年…恨…恨不能…亲…亲见…主公…克…克复中原…还…还于旧都…重…重振…汉室…荣光…”

他的气息越来越弱,目光开始涣散,却仍努力聚焦在刘备脸上,用尽最后的气力,断断续续地说:“主…主公…保…保重…丞…丞相…大…大汉…之…未来…托…托付…于…于您了…”话音未落,紧握着刘备的手,骤然失去了所有力量,颓然垂下。那双曾经洞察人心、谋算千里的眼睛,永远地闭上了。

“孝直——!!!”刘备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悲呼,扑倒在法正榻前,恸哭失声。巨大的悲伤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整个房间。姜维跪伏在地,肩膀剧烈地耸动。张飞、赵云等一干老臣,无不掩面垂泪,痛彻心扉。

凤鸣西川终寂寥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他的一生,如同一颗划过汉末乱世的耀眼流星,短暂却无比璀璨。

漂泊入蜀,明珠蒙尘:早年避祸入蜀,依附刘璋。其才高志远,洞察世事,却因性格刚直、出身不高,在暗弱守成的刘璋麾下郁郁不得志,仅任新都令、军议校尉等微职,明珠蒙尘,满腔韬略无处施展。那段岁月,是他胸中块垒堆积、目光愈发锐利的日子。

慧眼识主,献策定蜀:公元211年,刘备入蜀,法正敏锐地察觉这才是能成大事的雄主。他甘冒奇险,作为张松内应,秘密出使荆州,向刘备献上夺取益州的“隆中对”具体实施方略——《益州策》。他洞悉刘璋的懦弱、益州豪强的矛盾以及蜀道山川的攻防要点,为刘备量身定制了“借张鲁之名入蜀,待机而动,分化瓦解,速取成都”的奇谋。此策,是刘备得以立足西川的决定性一步!若无法正,刘备集团很可能困死荆襄,历史将彻底改写。

定军奇谋,枭首夏侯:夺取益州后,汉中成为必争之地。公元219年的定军山之战,是法正军事生涯的巅峰。面对曹操麾下名将夏侯渊的坚壁固守,法正献上“反客为主,声东击西”的绝妙计策。他精准判断夏侯渊性格刚愎、欲速战速决的弱点,建议刘备以老弱疲兵佯攻张合防守的东围,示敌以弱,引诱夏侯渊亲率精锐主力来援,并抽调其精兵补充东围。当夏侯渊中计,亲率轻兵修补鹿角时,法正果断指出:“可击矣!”刘备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战机,命黄忠居高临下,发动雷霆一击,阵斩夏侯渊!此战一举扭转汉中之战的乾坤,奠定了刘备夺取汉中的基础,更成就了“黄忠斩夏侯”的千古佳话。法正此谋,将谋士“料敌机先,洞悉人心”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调和鼎鼐,力助新政:刘备入主成都后,面对荆州旧部与西川新贵的尖锐矛盾,以及刘长明推行新政的惊涛骇浪,法正以其在益州多年积累的人脉和洞悉人心的权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调和者”与“压舱石”角色。他虽对新政的激进手段有所保留,深谙“民心未附,操之过急”的风险,但其根本立场始终坚定地站在刘备与刘长明一边。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手腕:

安抚、分化益州本土豪强,化解了一次次潜在的抵制与叛乱。

在刘长明与保守势力激烈争论时,常能提出折中或缓冲方案,为新政争取时间和空间。

以其对蜀中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为刘长明提供了宝贵的本地化建议,使新政措施更能落地生根。

可以说,没有法正在后方运筹帷幄、调和矛盾、稳定局势,刘长明在汉中、荆州的成功试验和最终在益州的全面推行,将面临难以想象的阻力,甚至可能功败垂成。他是新政得以在蜀汉扎根的幕后功臣与政治保障。

雕琢璞玉,遗泽未来:生命的最后两年,法正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姜维身上。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位年轻降将身上蕴含的非凡军事天赋和巨大潜力。他不仅倾囊相授自己毕生的权谋机变、战略战术,更教导姜维审时度势、知人善任的道理。他将姜维视为自己谋略与精神的延续,是留给蜀汉未来的“活遗产”。姜维后来的成就,证明了法正识人之明与育才之深。

法正的一生,是谋士的典范。他智计百出,奇谋迭起;他洞悉人心,长于权变;他目光长远,深谙大势;他慧眼识珠,薪火相传。他性格虽有瑕疵,但在大节大义上,对刘备忠心耿耿,对蜀汉基业呕心沥血。

凤鸣西川,其声穿云裂石,助真龙腾渊;星陨成都,其光耀照千古,遗策定江山。

法正的离世,对刘备、对刘长明、对整个蜀汉政权而言,是难以估量的损失。刘备痛失谋主,如断一臂;刘长明失去了一位在政治智慧和权谋手腕上能与之互补、分担压力的挚友与重臣;蜀汉则失去了一位能洞察人性幽微、化解内部危机的定海神针。

窗外,寒风呜咽,雪落无声,仿佛天地也在为这位奇才的陨落而悲戚。成都城头,“汉”字大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刘备的恸哭声久久回荡在州牧府的上空,那是一个时代对一位无双国士最深沉的哀悼与不舍。法正虽逝,但他献上的益州、他谋划的汉中、他力助的新政、他培养的姜维、他留下的遗策,将如同不灭的星辰,继续指引着蜀汉这艘巨舰,在兴复汉室的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而刘长明的肩上,那份匡扶天下的重任,也因失去了这位最有力的臂膀,而显得更加沉重,却也更加坚定。北伐的号角,已在风雪中隐隐传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