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末路英雄:碧眼独酌映千秋(2/2)
投降?像刘琮一样?将江东六郡,孙氏三世基业,拱手献给刘备?然后呢?苟延残喘,受尽屈辱,看着宗庙被改易?他孙权,做不到。
死战?拉上满城百姓陪葬?最终换来的,不过是史书上“残暴不仁,自取灭亡”的评语,让江东大地彻底化为焦土?他孙权,亦不忍。
还有什么路?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案几上。那里,放着两样东西:一方沉甸甸的、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仿品,但代表权力),和一柄寒光闪闪的御用短剑。
公元227年春,吴王孙权,于建业宫中自尽殉国。
翌日清晨,当内侍战战兢兢地推开宫门,准备伺候孙权更衣临朝时,看到的是一幕令他们魂飞魄散的景象。
孙权并未坐在王座上,而是端坐在王座前的阶下。他身着正式的诸侯王袍服,头戴冠冕,衣着整齐,面容似乎经过细致的整理,显得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解脱。只是,他的脸色苍白如纸,早已没有了呼吸。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依靠在身前插在地板缝隙中的那柄御用短剑的剑柄上。剑身已完全没入他的胸膛,只有华丽的剑柄露在外面,周围是一滩早已凝固的、暗红色的血液。那方传国玉玺,被端正地放在他的手边,仿佛是他最后交付的东西。
他的眼睛微微睁着,望着殿门的方向,望着江东的疆土,目光空洞,却再无往日的神采。
“大王!!!”内侍发出一声凄厉到极致的尖叫,连滚爬跑地冲出大殿。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垮了所有还抱有一丝幻想的人。
文武百官疯狂地涌入宫殿,看到的便是他们主公最后的姿态。主战派如甘宁,扑到孙权身前,看到那决绝的场景,这位百战悍将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哀嚎,泪如雨下:“大王!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他想起孙权的知遇之恩,想起往昔的荣耀,此刻尽化尘埃。巨大的悲痛和绝望淹没了他,他猛地拔出自己的佩刀,环顾四周,嘶声道:“大王待我恩重如山,今独赴黄泉,宁岂能苟活?!”言罢,竟横刀自刎于孙权尸身旁!血溅丹陛,忠魂相随。
主降派如张昭、顾雍等人,亦是老泪纵横,伏地痛哭。无论他们之前如何主张,此刻面对主公如此悲壮的结局,心中唯有无限的悲凉、愧疚与震撼。整个宫殿,被巨大的悲痛和绝望的哭声所淹没。
孙权的死,以一种极其惨烈和决绝的方式,为东吴政权画上了句号。他最终没有选择投降受辱,也没有选择拉全城陪葬,而是以一己之死,承担了所有的罪责与后果,换取了江东可能的和平过渡,也保全了最后一丝属于王者的尊严。
他的死去,也彻底击碎了东吴最后一点抵抗意志。建业城门,缓缓打开。
一个时代,随着孙权生命的消逝,正式落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