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相印归阶,君臣义绝(2/2)
他没有为诸葛亮辩解任何一条。他的话语,看似公允,实则每一句都默认了那些“罪状”的存在,甚至为其补充了“合理性”。他站在了“朝廷法度”、“平衡之道”的制高点上,轻轻巧巧地,将刘长明置于了被审视、被责备的位置。
嗡——!殿中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所有人都听明白了陛下的态度!
诸葛亮的身躯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他脸上的血色,在那一刻褪得干干净净。他可以面对万千诋毁而坦然自若,因为他心中自有信念,更因为他深信,那个他倾尽一生辅佐的主公,是懂他的,是信他的。
然而,刘备这番话,如同最冰冷的匕首,精准地刺穿了他最后的心理防线。他不是不知道朝中有争斗,不是不知道会有谗言,他只是从未想过,刘备……真的会信。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心底最深处汹涌而出,瞬间冻结了他的四肢百骸。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仿佛要将那无尽的失望和心痛,死死关在眼底。
良久,诸葛亮再次睁开眼时,眼眶已然微红,眼中蒙上了一层水光。他没有再看刘备,而是转向殿中的列位臣工,声音带着一种令人心碎的平静和哽咽:
“亮……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脑子里不知怎么就浮现出了出师表,他觉得此刻,这个高中时期必须要全文背诵的文章能恰好的反应出他此时心中的悲凉,他开始了,仿佛在叙述一个遥远的故事,却字字泣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安陆大败,联吴抗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二年矣,亮呕心沥血……南征北战,未尝有一日安枕……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正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的声音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激动,积压了二十二年的委屈、压力、忠诚与此刻的绝望,交织在一起,化为滚烫的泪水,终于滑落脸颊。
“今……陛下疑亮有异心,众臣劾亮以专权……亮……无话可说。”
言罢,他不再多言。颤抖着双手,解下腰间那枚沉甸甸的、代表着无上权力与信任的武乡侯金印和丞相绶带,一步一步,走上丹陛。
他没有走到刘备面前,而是在丹陛的第九级台阶上——那个位置,仿佛有着某种特殊的意味——缓缓跪下,将印绶端端正正地放在冰冷的阶石上,深深一叩首。
“臣诸葛亮……才疏德薄,不堪重任……恳请陛下……准许臣……辞去一切官职……归隐林泉……此生……不复过问朝政。”
整个大殿,死寂得可怕。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决绝无比的举动惊呆了。
刘备显然也没料到诸葛亮会如此决绝。他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和不忍,下意识地站起身:“丞相!何至于此!朕……朕并非此意……快将印绶收起!此事容后再议!”他想挽回,但语气中的那丝犹豫和不够坚决,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诸葛亮闻言,只是再次一叩首,然后缓缓站起身,不再看刘备一眼,也不再看殿中任何人,转身,一步一步,异常坚定地向殿外走去。那背影,挺拔却充满了无尽的萧索与心死。
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破碎,就再也无法复原了。君臣之义,知遇之恩,二十一年的风雨同舟……都在今日,在这大殿之上,彻底断绝。
诸葛亮,归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