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水落石出(1/2)
这一切都还要从诸葛亮被刘备从江东召回,诸葛亮返回成都的当天晚上说起。
星夜兼程,风尘仆仆。诸葛亮的车驾在万籁俱寂的子时,悄然抵达成都丞相府。连续的奔波令他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心中更是萦绕着陛下紧急召回的疑虑与朝中风言风语的阴霾。
然而,当他推开府门,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瞬间愣在原地,满身的疲惫与心中的阴郁顷刻间被惊愕与暖流冲散。
清冷的月光下,庭院中,一人负手而立,正仰望着浩瀚的星空。他未曾穿戴龙袍冠冕,只着一件半旧的锦袍,外罩一件玄色大氅,身形虽依旧挺拔,却难掩一丝苍老与孤寂。那不是别人,正是大汉皇帝刘备!
“陛下?!”诸葛亮失声惊呼,连忙快步上前,便要行大礼,“臣不知陛下驾临,未曾远迎,死罪!”
刘备闻声转过头,脸上带着温和而复杂的笑意,抢先一步托住了诸葛亮的手臂,阻止他下拜:“孔明不必多礼。是朕来得突然,未曾通传。”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宽厚,却似乎比往日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疲惫。“朕估算着你今日也该到了,在宫里坐不住,便来你这丞相府等等。看看星星,想想往事,不知不觉,竟已过了两个时辰。”
月光洒在刘备的脸上,诸葛亮这才清晰地看到,这位昔日纵横天下的英雄,眼角已爬满了深刻的皱纹,鬓角更是早已霜白。一股酸楚猛地涌上诸葛亮的心头。
“陛下……”诸葛亮声音哽咽,“夜深露重,陛下万金之躯,怎能在此久候?若有要事,传召臣入宫便是……”
“无妨,无妨。”刘备摆摆手,拉着诸葛亮的手臂,如同多年老友般走向书房,“宫里闷得慌,还是你这里清静。有些话,在宫里反而不好说。”
步入书房,刘备屏退了左右侍从。屋内只剩下君臣二人,烛火跳跃,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上,拉得很长。
刘备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难以言喻的沉重。他沉默了片刻,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缓慢:“孔明啊……此番急召你回来,朝堂上的那些风风雨雨,你……想必已有所耳闻了吧?”
诸葛亮心中一凛,正欲开口,刘备却抬手制止了他。
“那些蠢话,朕一句都不信!”刘备的语气斩钉截铁,目光灼灼地看着诸葛亮,“朕与你,自隆中一见,风雨同舟二十一载,历经生死,岂是几句宵小谗言所能离间?朕召你回来,一是想让你暂离风口浪尖,免得那些混账东西整日聒噪,烦扰了你经营江东的大计。二来……”
他顿住了,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与无奈,还有一种更深沉的、诸葛亮从未见过的脆弱。他轻轻咳嗽了几声,华佗的高徒立刻从阴影中无声地出现,奉上一杯温热的药汤。刘备接过,缓缓饮下,喘息才稍稍平复。
“……二来,孔明,朕的身体……怕是真的大不如前了。”刘备的声音变得异常沙哑,他指着自己的胸口,苦笑道,“这些年,鞍马劳顿,心力交瘁,旧伤新疾……华佗先生的弟子们虽尽心调养,然终究是元气大伤。朕能感觉到,大限……恐怕不远了。”
“陛下!”诸葛亮如遭雷击,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泪水夺眶而出,“陛下何出此言!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大汉……大汉不能没有陛下!北伐大业未成,汉室未兴,陛下怎能……怎能……”他语无伦次,悲痛得难以自持,仿佛天塌地陷。
刘备看着他,眼中充满了欣慰与不舍,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让他重新坐下:“孔明,莫做此小儿女态。生死有命,朕已经年进七十了。高祖、光武,亦难免此日。朕这一生,能得遇你,能创下这番基业,早已无憾。只是……只是放心不下这未竟之业,放心不下……这大汉江山,和阿斗那个不成器的孩子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