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192章 暗影重重

第192章 暗影重重(1/2)

目录

建兴八年深秋,长安城内外暗流涌动。曹叡二十万大军陈兵潼关,而刘备集团则紧急布防,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即将爆发。但在这明面上的大军对峙背后,另一场更加隐秘、更加致命的战争早已悄然展开——这就是情报之战。

长安城西市的一家绸缎庄内,掌柜杜畿正拨弄着算盘。表面上看,他是京兆杜氏的旁支,一个普通的商人。但实际上,他是诸葛亮一手建立的“蛛网”情报系统在长安的总负责人。

“东边来的货,三日后到潼关。”一个伙计打扮的人低声说道,手指在账本上轻轻敲击着密码节奏。

杜畿面色不变,继续拨弄算盘:“丞相有何新指示?”

“丞相要曹军粮草分布图,特别是蒲阪津一线的详细布防。”

杜畿微微点头。这时,门外传来马蹄声,一队魏军巡逻兵经过。两人立即转为大声讨论绸缎价格,直到巡逻队远去。

这样的场景在长安城内不断上演。诸葛亮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布局,利用商队、流民、甚至僧道等各类身份,在曹魏境内编织了一张庞大的情报网络。这个网络采用现代细胞组织结构,单线联系,即使一个节点被破,也不会影响整体。

与此同时,在潼关曹军大营内,司马懿也在布设自己的情报系统——“夜枭”。与诸葛亮不同,司马懿更擅长利用权术和金钱收买人心。

“将军,已买通蜀军一个粮官。”谋士贾逵低声禀报,“据他所说,蜀军粮草确实紧张,正在加紧从汉中调粮。”

司马懿眯起眼睛:“太容易得到的信息,往往是陷阱。继续观察,我要交叉验证。”

“诺。另外,我们的人发现长安城西市有家绸缎庄很可疑,经常有各色人等出入。”

“监视,但不要打草惊蛇。”司马懿淡淡道,“诸葛亮善设圈套,说不定是故意露出的破绽。”

深夜,渭水南岸,几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渡河。他们是诸葛亮的特种侦察队——“影卫”,成员多是山民猎户出身,擅长野外生存和潜伏。

队长马岱打了个手势,队员立即分散潜入夜色。他们的任务是侦察曹军在渭北的布防情况。

黎明时分,影卫带回重要情报:曹军正在蒲阪津大量集结船只,似要渡河南下。

诸葛亮在丞相府内仔细研究地图,羽扇轻摇:“司马懿果然要走蒲阪津。但...太过明显了。”

庞统拄杖而来:“孔明怀疑是诈?”“司马懿用兵,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如此明目张胆集结船只,恐怕是要引我分兵蒲阪津,实则主攻潼关。”

这时,杜畿送来密报:“潼关曹军近日大量采购药材,特别是治疗水土不服的草药。”

诸葛亮眼神一凝:“潼关距洛阳不远,曹军何来水土不服?除非...来的不是中原兵!”

他立即唤来王平:“子均,立即查证曹军各部旗号。我要知道潼关前线到底是哪支军队。”

三日后,王平回报:“潼关曹军打的是并州军旗号,但士兵口音多是兖州、豫州一带。”

诸葛亮与庞统对视一眼,同时道:“调包计!”

“司马懿将并州军调往蒲阪津,却让中原兵打并州旗号驻守潼关。”诸葛亮羽扇轻点地图,“其用意是让我误判主攻方向。”

庞统冷笑:“好个司马懿,果然狡猾。那蒲阪津的船只...”

“自然是疑兵。”诸葛亮道,“真正的主攻方向,应该是这里——”羽扇点在风陵渡,“此地水流较缓,适合大军渡河。”

司马懿大营内,一封密信被呈上。信是一个蜀军降卒带来的,声称是蜀军粮官写给杜畿的密信,约在城西土地庙交接情报。

“太明显了。”司马懿冷笑,“诸葛亮在试探我们。”

贾逵不解:“将军如何断定?”

“若是真密信,岂会如此轻易被降卒得到?而且偏偏提到杜畿——就是我们正在怀疑的那个绸缎庄老板。”

司马懿踱步片刻,忽然笑道:“既然诸葛亮要玩,我们就陪他玩玩。派人去土地庙,但要故意露出破绽。”

“将军的意思是...”

“让诸葛亮知道,我们已经看穿了他的把戏。这样他才会放松警惕,露出真正的破绽。”

当夜,土地庙外,曹军密探果然“如期而至”,但却“不小心”露出了军靴和佩刀——明显是军人而非商人。

暗处观察的影卫立即回报。诸葛亮听后微笑:“司马懿果然看穿了。那么...下一步他必定认为我会放松对杜畿的保护,转而针对杜畿下手。”

庞统会意:“所以我们反其道而行,加强杜畿周边的防卫,但故意露出几个‘漏洞’?”

“正是。”诸葛亮羽扇轻摇,“我们要让司马懿以为,他看穿了我们的计策,实际上却落入我们更深的圈套。”

这种层层反转的智谋博弈,正是顶尖谋士之间的对决。每一步都真假难辨,每一个破绽都可能是陷阱。

就在诸葛亮与司马懿在长安周边斗智斗勇的同时,西北战线也上演着精彩的情报战。

马超、魏延扫荡雍凉,进展神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超在羌人中的威望。羌族部落纷纷为蜀军提供情报和向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