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生民与幼苗(1/2)
当诸葛亮在未央宫宣布“生三个娃免全家徭役”时,老臣许靖气得当场要用朝笏量丞相的额头温度,而诸葛亮正偷偷在奏疏背面写着教诸葛瞻的课程大纲。
---
公元234夏,长安。
“精兵简政”的诏令已发往各州郡,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艰难而缓慢地转向。但“诸葛亮”深知,土地和劳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最根本的要素,还是人。没有足够的人口,一切都是空谈。而经历了数十年战乱,中原与江东人口锐减,恢复民生,首重休养生息,鼓励生育。
这一日,朝会再开。
议题:如何增殖人口。
老成持重的文官们照例引经据典,提出诸如“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赈济孤寡”等传统方案。
诸葛亮听罢,微微颔首,随即抛出了一套令满朝文武再次瞠目的“人口激励新政”:
“诸公所言,皆为治本之策,然缓不济急。亮以为,当行非常之策,以速增丁口。”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酝酿已久的条款:
“一、生育直接奖助:凡境内民户,每新生一子,赏粮三石,布五匹;新生一女,赏粮两石,布三匹。此谓‘添丁彩’。”
简单粗暴,直接发钱发粮!生育成本补贴到位!
“对了,特别强调一点,昭告天下商户,不可因‘添丁彩’就私自抬高孩童用品的价格”
诸葛亮想到现代生活中,国家刚刚发放生育补贴,那些无良商家,立马就将奶粉啊,纸尿裤啊等等孩童用品立马涨价了,作为一个高中生的刘长明只觉得义愤填膺,但是什么都做不了,如今蜀汉他可是一把手,断然不能让此等事情在发生了。
“二、赋役减免:民户有三子及以上者,减免该户三分之一田赋及徭役;有五子及以上者,减免一半;有七子及以上者……呃,终身的赋役!”
好险,差点就说出“授予光荣母亲称号”了……多生多优惠!古代版阶梯式税收优惠!
“三、严惩溺婴:尤其女婴!凡发现溺毙婴孩者,无论缘由,父母皆以重罪论处,邻里有举报之责,知情不报者连坐!各地设‘慈幼堂’,收养弃婴孤儿,由官府拨粮供养。”
重男轻女要不得!可持续发展懂不懂!
“四、鼓励早婚与寡妇再嫁:呃……女子年十七未嫁者,其家赋税略增……当然,需自愿,官府可适当撮合。寡妇再嫁,予以贺礼,不得阻拦。”
诸葛亮小心翼翼地避开某些雷区,尽量符合时代背景。尽量释放适育人口……这算不算包办婚姻?唉,慢慢来。
“五、设立‘保婴官’:各郡县增设此职,专司督导生育奖助发放、查处溺婴、推广……呃,推广育婴知识。”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朝堂又炸了。这次不仅是武将,连许多文官都觉得匪夷所思。
老臣许靖颤巍巍出列,胡子都在抖:“丞相!此……此策闻所未闻!生儿育女,乃人伦天性,岂能以钱粮诱之?此非将人伦与货殖等同,有伤风化啊!且国库岂能如此靡费?”
诸葛亮内心:风化?饿肚子的时候就知道风化不能当饭吃了!人口红利懂不懂?
诸葛亮早有准备,从容应对:“许公此言差矣。民以食为天。百姓贫苦,多一子便多一张口,常有惧而不生,乃至……忍痛弃溺者。今朝廷略施补助,助其度过难关,使其敢于生养,此乃体恤民艰,保全人伦之大善政,何来有伤风化?至于靡费……”他笑了笑,“今日之投入,乃是为二十年后换取百万计之壮丁、税吏、工匠、学子!此乃一本万利之国策!”
他又搬出数据:“依亮测算,此策施行十年,我大汉人口或可增三至五成!届时,国力之盛,远非今日可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