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河渠遗梦:杜预初现(2/2)
庞统也冷静下来,点头道:“我亦知此理。然,人才难得!岂能因噎废食?”
“非是废食。”诸葛亮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而是如何食之。如此盛宴,需一口一口吃,不能囫囵吞枣。”
他做出了决策:
1.立即召见:“立刻召杜预入相府,我要亲自见他。”他需要亲自评估这个年轻人的心性、能力和成熟度。
2.重点培养:“此子乃国之大器,然尚需雕琢。让其进入格物院,在你麾下专心研究水利、算学、工程营造。授予他‘格物院行走’之职,可调阅相关典籍,参与现有水利项目。”
3.试点先行:“告知他,大运河之构想,乃百年大计,非当前国力所能及。然,可择其构想中一小段,比如关中地区的某条漕渠,或江淮之间的某段古邗沟,进行疏浚、拓宽、改良的试验。让他亲自参与勘测、规划、预算,积累实际经验。”
4.数据积累:“令其组织人手,系统勘测各大水系水文地理,绘制更精确的图册,为未来可能的大工程做准备。此乃基础,需数年甚至十数年之功。”
先画饼,再给个小项目练手!既保护了他的热情,又避免了冒进。等他成长起来,国力也攒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再搞大运河,水到渠成!完美!
庞统闻言,深以为然:“如此甚好!我这就去安排!”
不久后,青年杜预被引入相府。他举止沉稳,目光清澈而自信,面对权倾朝野的丞相虽略显紧张,但谈及水利规划时便立刻神采飞扬,条理清晰。
诸葛亮与他长谈一番,愈发满意。此人不仅有大略,更有务实之心,并非空想家。
“元凯之才,亮已知之。然治水如治国,需脚踏实地。今有一事……”诸葛亮将试点工程的想法娓娓道来。
杜预听完,眼中虽有对宏大蓝图暂缓的些许遗憾,但更多的是对能亲手实践的兴奋与感激:“丞相深谋远虑,学生佩服!预必尽心竭力,做好眼前之事,不负丞相期望!”
看着杜预退下的背影,诸葛亮轻轻呼出一口气,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搞定!水利SSR到手!未来南水北调、京杭大运河的总工程师苗子有了!虽然……可能我这辈子都看不到全线贯通的那天了。不过没关系,种子种下了就好。
他再次望向窗外,仿佛看到了一条条人工开凿的河流,正将这片古老的土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科技的种子已然播下,人才的幼苗正在成长,一条不同于前世诸葛亮的、更加注重长远根基的发展道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