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危局弃子:司马懿的断腕与呐喊(2/2)
不待众人质疑,司马懿话锋陡然一转,变得无比痛心疾首:“然,确有不法之徒,趁机煽风点火,蒙蔽吾儿司马昭!此子年轻识浅,受奸人挑唆,竟矫令擅杀曹爽部分族人,犯下滔天大错!此乃臣教子无方之过,臣痛心疾首,罪该万死!”
他猛地转身,对御座上的小皇帝曹芳深深叩首:“臣已查明主犯数人,皆系挑唆之奸佞!请陛下下旨,将此等祸国殃民之辈,明正典刑,以儆效尤!至于逆子司马昭,臣绝不袒护,请陛下夺其爵位,罢其官职,交付廷尉,依律严惩!”
说罢,他竟真的呈上一份早已拟好的名单和请罪奏书。这番“大义灭亲”的表演,如此决绝,反而让许多本想借此发难的宗室和老臣一时语塞。
紧接着,司马懿又抛出安抚措施:“值此国难之际,当团结一切忠贞之士,共御外侮!臣恳请陛下,加封夏侯霸为征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即刻赴潼关助郭淮御敌!擢升曹训为镇东将军,协防淮南!其余夏侯氏、曹氏宗亲及蒋济、高柔等老臣,皆依功绩,厚加封赏,望诸位以国事为重,勠力同心!”
一套组合拳,先以荒唐借口模糊焦点,再以“弃子”平息众怒,最后以高官厚禄拉拢安抚宗室及中间派。手段老辣,虽不能完全消除矛盾,但足以在强敌压境的巨大恐惧下,暂时稳住洛阳局面,迫使各方不得不先将内部恩怨搁置。
稳住朝堂后,司马懿迅速将议题转向最紧迫的军事危机。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手指划过那几条触目惊心的进军路线,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悲壮与决绝:
“诸公!眼下非是计较个人恩怨之时!蜀寇诸葛亮,狼子野心,趁我国丧内乱,兴不义之师,三路来犯!宛城失陷,东三郡易手,淮南叛乱,潼关告急!此实乃我大魏立国以来未有之危局!”
他目光如电,扫过殿中每一位大臣:“若我等此刻仍纠缠于内斗,互相猜忌,则国破家亡,就在眼前!届时,无论夏侯、曹氏,还是我司马氏,亦或满殿诸公,皆将成为蜀汉阶下之囚,千古罪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司马懿重重一拳砸在舆图上,“当务之急,唯有放下成见,同仇敌忾,团结御敌!所有兵马粮秣,皆优先供给前线!所有私人恩怨,皆待击退蜀寇后再议!”
“吾虽老迈,愿亲赴潼关,与诸葛亮决一死战!望诸公以江山社稷为重,暂弃前嫌,助我守住这太祖、高祖打下的基业!”
一番话,掷地有声,将国家危亡的紧迫感压到了每个人心头。纵然许多人对司马懿恨之入骨,但更害怕蜀汉打过来。在共同的外部威胁下,朝堂竟然暂时达成了一种脆弱的共识:先打退外敌再说。
司马懿雷厉风行,即刻调动中央精锐,任命诸将,分发粮草,整个曹魏战争机器,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开始艰难地、并且带着内伤地运转起来。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最大的考验,在潼关。那里,宿命的对手,已经就位。司马懿与诸葛亮,这两位当世最顶尖的智者与统帅,将进行一场决定三国最终命运的对决。
洛阳的乌云暂时被驱散,但潼关上空,已是战云密布,电闪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