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天子临阵:龙旗所向,万刃归心(2/2)
这个动作,轻柔,却重逾千斤!
它穿越了时空,仿佛与二十八年前,那个风雪交加的隆中冬日,刘备恳切地握住诸葛亮的手,邀他一同出山,共扶汉室的画面,完美地重叠在了一起!这是一种传承,一种托付,一种超越了君臣、近乎于父子的绝对信任与羁绊!
诸葛亮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通过交握的手,将一股无形的信心与勇气,传递给了刘禅。
下一刻,刘禅眼中的最后一丝犹豫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如同星辰般璀璨的坚定光芒!他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体内流淌着昭烈皇帝那不屈的血液!平日里或许被深藏,但在此刻,在这关乎国运的战场上,属于刘氏皇族的豪气与霸气,终于被彻底激发!
“驾!”
刘禅猛地一抖缰绳,竟一马当先,朝着叛军的阵线,开始了冲锋!不是象征性的前进,而是真正的、义无反顾的冲锋!
“丞相!”有将领惊呼。
但诸葛亮只是微微摆手,示意无需阻拦。因为他知道李严要再怎么愚蠢也不敢对大汉天子下手,就算他真有这个想法,他手下的将士也不会,毕竟先帝刘备就是在益州称帝的,影响力无与伦比,而且在司马氏当街弑君前,君权天授的言论深入人心,所以他断定叛军中不会有人对刘禅出手,随即他也从四轮车上下来,换乘到一匹马上,紧紧跟随在刘禅马后,不快不慢,始终保持着一个身位的距离。他就像是最坚实的后盾,最可靠的灯塔,用自己的存在,为冲锋的天子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中军最精锐的白毦兵,如同得到号令的白色闪电,瞬间从大军两翼呼啸而出!他们并未结阵冲击,而是迅速在刘禅和诸葛亮的前进路径两侧,形成两道移动的、坚不可摧的护卫壁垒!既是开路先锋,也是最后的防线!
这一幕,太过震撼,太过超乎想象!
天子御驾亲征已属罕见,而天子亲自持旗冲锋,丞相紧随其后,白毦兵左右护翼……这简直是亘古未有的奇景!
刘禅感受着耳畔呼啸的风声,看着越来越近的叛军刀枪,最初的那点不安早已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激昂所取代。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是算无遗策的相父!他的身侧,是天下无敌的白毦精兵!他的体内,流淌着英雄父亲的血液!
他一边策马奔驰,一边用尽全力,将灌注了他所有信念与仁德的声音,再次响彻战场:
“此地皆为我大汉子民!朕,不愿同室操戈,骨肉相残!”
“放下兵器者,既往不咎!仍是朕的好将士,是大汉的好男儿!”
“放下兵器!”
“放下兵器!”
他身旁的白毦近卫,亦同时齐声高呼,将年轻天子这充满仁德与威严的旨意,如同波浪般一层层传向前方,传向叛军阵营的每一个角落!
奇迹,就在这冲锋的路上,发生了。
面对单枪匹马冲来的大汉天子,面对那一声声“放下兵器,既往不咎”的呼喊,叛军前排的士兵们愣住了。他们看着那身明黄的龙纹铠甲,看着那张年轻却充满决绝的面庞,看着紧随其后、羽扇纶巾的诸葛丞相,再看看自己手中那原本应该指向敌人的兵刃……一种巨大的、名为“忠君”与“求生”的情绪,如同洪水般冲垮了他们原本就不甚坚定的战斗意志。
当先一名手持长矛的叛军什长,看着刘禅的马蹄几乎要踏到眼前,他嘴唇哆嗦着,眼神中充满了挣扎,最终,在那双清澈而坚定的帝王目光注视下,他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当啷一声,将手中的长矛扔在了地上,然后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泣不成声:“陛下!罪臣……罪臣愿降!”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哗啦啦——!
从刘禅冲锋的正面开始,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叛军士兵们成片成片地扔下了手中的武器!长矛、环首刀、弓弩……掉落在地的声音连绵不绝,汇成一片!他们纷纷跪倒在地,有的人嚎啕大哭,有的人高呼“陛下万岁”,更多的人则是沉默地低着头,充满了羞愧与解脱。
刘禅冲锋的路径,竟然变成了一条由跪倒的士兵和丢弃的兵器铺就的“降路”!没有任何人敢于阻拦,甚至没有人升起过阻拦的念头!天子亲临,仁德招降,丞相压阵,白毦护卫……这组合带来的心理冲击力和道义压迫感,强大到令人绝望,也令人……心生归附。
刘禅就这样,一路畅通无阻,马蹄踏过丢弃的兵刃,目光扫过跪伏的士卒,径直冲到了叛军阵营的核心,一直冲到了面色死灰、浑身颤抖的李严和吴方面前!
李严和吴方,以及他们身边最后一些死忠亲卫,看着如同神兵天降般出现在眼前的刘禅,看着他那虽然年轻却充满了不容置疑威严的脸庞,再看看周围已然全部跪倒投降的“大军”,他们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他们心中或许有过野心,有过不甘,但唯独没有过伤害皇帝的念头。此刻,面对天子亲至,面对大势已去的现实,任何反抗都失去了意义。
李惨然一笑,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当啷一声,佩剑落地。他缓缓地、极其艰难地屈下膝盖,向着马上的刘禅,重重叩首:
“罪臣……李严……参见陛下……罪臣……认罪伏法……”
吴方及剩余亲卫,也纷纷丢下兵器,跪地请降。
至此,梓潼城外,数万叛军,未发一矢,未损一兵,在年轻天子刘禅那石破天惊的亲身冲阵与仁德招降下,全军归顺!
阳光刺破晨雾,彻底照亮了这片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却又兵不血刃的战场。赤色的“汉”字龙旗,在刘禅手中高高飘扬,旗下,是跪倒一片的归顺将士,以及那辆静静停驻、羽扇轻摇的四轮车。
诸葛亮看着马背上那个沐浴在金光中、背影似乎一瞬间变得高大起来的年轻皇帝,眼中露出了由衷的、带着一丝“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欣慰笑容。
诸葛亮内心:漂亮!完美收官!阿斗这一波操作,直接封神!以后看谁还敢说他懦弱!老子……呃,本丞相真是教导有方啊!哈哈!
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叛乱,就以这种谁也未曾预料到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方式,落下了帷幕。经此一役,刘禅的威望将如日中天,诸葛亮的地位更加稳固,而季汉的凝聚力,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