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293章 淮南余烬:僵局与转进

第293章 淮南余烬:僵局与转进(2/2)

目录

信的末尾,盖着司马懿的私人小印。

这封信,如同一道赦令,又像是一记耳光。司马懿显然对淮南战局的停滞和惨重伤亡了如指掌,他不再指望钟会能创造奇迹,而是果断地要求他止损,将主力投入到另一个可能打开局面的方向——宛城。

钟会脸上青红交加,既有被看轻的屈辱,也有脱离困境的庆幸,更有对下一步行动的盘算。他深吸一口气,将密信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传令!”钟会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冷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各军即日起,加强攻势!多布旌旗,夜间多点火把,做出我军即将发动总攻之态势!尤其是夜间,可派遣小股部队,多方向袭扰蜀军据点,务必使其不得安宁!”

诸葛诞和王凌对视一眼,心中明了,这是要准备撤退了。佯攻掩护,秘密转进。

“另外,”钟会看向诸葛诞,“公休,待我军主力转进后,淮南防务,便托付于你了。依淮水天险,构筑防线,稳守即可,无令不得出战。”

诸葛诞拱手领命:“末将明白!”寿春城头,陆逊同样密切关注着战场的细微变化。

连续十日的高强度消耗战,蜀军同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外围据点的守军伤亡累计也达到了数千人,弹药储备消耗巨大,士卒疲惫。但整体的防御体系依旧完整,士气虽不如初时高昂,却因为成功迟滞了强大的魏军而保持着相当的韧性和信心。

陆逊敏锐地察觉到,魏军的攻势虽然看起来依旧猛烈,尤其是夜间袭扰增多,但其攻击的“锐气”和“决心”似乎正在减弱。一些前沿据点回报,魏军的进攻不再像之前那样不顾伤亡地死打硬冲,往往遭受一定抵抗后便后撤,更像是……在执行某种任务,而非真正意图突破。

钟会……怕是撑不住了。或是……另有图谋?

很快,来自西线的官方捷报和“天眼”系统的密报同时送达。

“丞相已平定李严之乱!”消息传来,寿春城内一片欢腾!坚守的将士们倍感振奋,他们这十日的血没有白流,他们成功地为主公平定了内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几乎同时,“天眼”密报也证实了陆逊的猜测:魏军内部有异常调动迹象,部分辎重开始向后移动,钟会主力似有西进意图。

陆逊站在城楼上,远眺魏军大营那看似喧嚣的场面,嘴角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他立刻明白了司马懿和钟会的打算——金蝉脱壳,转攻宛城!

他并没有下令出城追击。丞相锦囊中“勿求速胜,但求缓耗”的指示言犹在耳。此时魏军虽然后撤,但主力尚存,建制完整,若贸然追击,脱离坚固的据点防御体系,在野战中面对困兽犹斗的钟会,胜负难料。况且,淮南经历大战,急需稳定,收复失地,安抚民心。

“传令各据点守军,提高警惕,谨防魏军撤军前的最后反扑。若敌撤退,不必强行拦截,以弓弩远射袭扰即可,保全自身为上。”

“另,速将魏军动向,特别是钟会部可能西进宛城的判断,以六百里加急,通报宛城关平大将军与徐庶军师,提醒他们早作防备!”

“张苞将军,随我出城,整顿外围兵马,收复失地,安抚百姓,清点战损,重整城防!”

陆逊的安排有条不紊,显示出名将的沉稳与大局观。他知道,守住寿春,稳定淮南,就是此战最大的胜利。至于钟会,就留给宛城的同袍去头疼吧。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战场态势发生了微妙而迅速的变化。

魏军白天依旧鼓噪进攻,夜间袭扰不断,但攻势的强度明显减弱。而蜀军据点则依据陆逊的命令,坚守不出,只是用弓弩和零星的火罐“欢送”逐渐后撤的魏军。

到了第三日夜间,魏军营地的火光依旧通明,但人喊马嘶的声音却渐渐远去。待到第四日黎明,前沿蜀军据点小心翼翼地派出斥候探查,才发现魏军大营已然空空如也,只留下满地狼藉的营寨和来不及带走的部分辎重。

钟会主力,已然借着夜色的掩护,悄然西去,直奔宛城方向。

陆逊闻报,并未感到意外。他立刻派出张苞率领骑兵进行有限度的追踪和警戒,自己则全力投入到淮南的善后工作中。收复被魏军短暂占领的周边区域,救治伤员,抚恤阵亡将士家属,修复被战火摧毁的村舍农田,重新部署淮河防线。

寿春,这座江淮重镇,经历了一场惨烈的外围消耗战后,终于有惊无险地守住了。虽然城外土地满目疮痍,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但战略目的已经达到——粉碎了魏军趁虚而入的企图,保住了这块重要的前进基地,也为诸葛亮稳定西线赢得了最关键的时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