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司马氏的清洗与反抗(2/2)
终于,在得知司马懿再次大规模清算朝臣,并且可能将矛头指向更多地方实力派时,毋丘俭下定决心,不再沉默。
魏正始二年(公元243年)春,毋丘俭在辽东襄平正式起兵!他传檄天下,历数司马懿“欺主专权、屠戮忠良、心怀叵测”等多项大罪,打出了“清君侧,安社稷,还政于陛下”的旗号!
檄文一出,天下震动!
毋丘俭在辽东经营多年,素有威望,且辽东地处边陲,兵精粮足,他的起兵,立刻成为了反抗司马懿专权的一面最鲜明的旗帜。虽然地理上偏居一隅,但其政治意义和号召力不容小觑。许多对司马懿不满的势力,开始暗中关注,甚至蠢蠢欲动。
消息传到洛阳,司马懿并未感到意外,反而有一种“该来的终于来了”的平静。他深知,自己的一系列举动,必然会引起反弹。毋丘俭的起兵,不过是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总爆发。
司马懿内心:毋丘俭……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也好,正好借此机会,将所有这些隐患,一并清除!
他意识到,曹魏内部所有潜藏的问题,如今都已暴露出来。刘放、孙资代表的是中枢文官系统的反抗,诸葛诞代表的是地方实力派武将的摇摆和潜在威胁,而毋丘俭则代表了边疆宿将和传统保皇势力的公开决裂。
只要他能以雷霆手段,迅速、彻底地平定这些反抗,那么曹魏境内将再无成组织的反对力量。届时,他司马氏才能真正地将这个国家拧成一股绳,无论是为了对抗外敌,还是为了……更进一步。
洛阳,太傅府。气氛肃杀而凝重。
司马懿召集了司马师、司马昭、钟会、陈泰等核心心腹,商讨应对之策。
“父亲,毋丘俭老儿,不识时务,竟敢公然反叛!儿臣愿领一军,前往辽东,取其首级献于阶下!”司马昭年轻气盛,率先请战。
司马师则更为沉稳:“二弟稍安。毋丘俭久镇辽东,根基深厚,不可小觑。且其檄文蛊惑人心,需防各地响应。当务之急,是稳定中枢,防止叛乱蔓延。”
钟会阴冷一笑:“太傅,毋丘俭不过疥癣之疾,其地僻远,影响有限。真正的心腹之患,在于淮南!诸葛诞首鼠两端,其心难测。若他与毋丘俭暗中勾结,或趁我军北上平叛之机在淮南作乱,则局势危矣!会,愿再回淮南,伺机解决此患!”
陈泰也道:“并州方向,亦需加强戒备,谨防蜀汉姜维趁机寇边。”
众人意见不一,但都将目光投向了最终的决定者——司马懿。
司马懿缓缓睁开微阖的双眼,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众人。他心中早已有了全盘计划。
“毋丘俭,要打!而且要快打!打给天下人看!”司马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但,不是昭儿你去。”
他看向司马师:“师儿,由你挂帅,陈泰为副,率洛阳中军五万,并调幽州部分兵马,即日北上,征讨毋丘俭!记住,不仅要胜,还要速胜!要以泰山压顶之势,碾碎辽东叛乱,震慑所有心怀异志之人!”
“儿臣领命!”司马师沉声应道。
接着,司马懿看向钟会:“士季,你所言不错。淮南,才是关键。你即刻返回寿春前线,总督军事。对诸葛诞……先稳后图。严密监视其动向,若其无异动,则暂且维持现状;若其胆敢响应毋丘俭或自行叛乱……”
司马懿眼中寒光一闪,没有说下去,但钟会已然心领神会,躬身道:“会,明白!定不负太傅重托!”
“至于蜀汉……”司马懿最后道,“传令各边境守将,严加防备!告诉他们,内部些许宵小作乱,无损大魏根基!待老夫肃清内患,再与诸葛亮、陆逊一决高下!”
一道道命令从太傅府发出,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动。司马懿要以铁与血,来回应所有的挑战和质疑。他要用毋丘俭的人头,来祭奠他通往至高权力之路;他也要用诸葛诞的最终命运,来警告所有潜在的反对者。
曹魏的天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决定帝国未来走向的内战,即将拉开血腥的序幕。而这场风暴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天下的最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