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01章 平定辽东

第301章 平定辽东(2/2)

目录

他亲自来到到城头,亲眼看到了那支虽然人数不多,但军容严整、杀气腾腾的军队,以及军中那杆无比熟悉的“司马”大纛。那一刻,他所有的侥幸心理,所有的战略部署,全部崩塌了。

司马懿用兵,向来稳狠兼备,一旦出手,便是绝杀。他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这里,必然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襄平城,看似坚固,但在司马懿面前,尤其是在这种心理被完全击溃的情况下,还能守多久?

司马懿并没有立刻发动猛攻。他命令部队在城外择地扎营,构筑工事,摆出了一副长期围困的架势。同时,他派出了大量使者,手持檄文,射入城中。

檄文中,他严厉斥责毋丘俭“身受国恩,不思报效,反而勾结外寇,举兵作乱,罪不容诛”!同时,他也宣布了诸葛诞、王凌已在淮南事败身亡的消息,彻底粉碎了毋丘俭等待外援的幻想。

更狠的是,司马懿宣布,只诛首恶毋丘俭,胁从不问。凡开城投降者,不仅免罪,还可论功行赏。这道命令,如同扔入水中的巨大石子,将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荡起了波澜。

毋丘俭站在城头,望着城外森严的壁垒和猎猎飘扬的“司马”大旗,又回头看了看城中惶惶不可终日的军民,心中充满了末路的悲凉。他知道,自己完了。司马懿亲自到来,就意味着绝不会给他任何机会。城破,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可能很快。

是战?是降?

战,必是城破身死,还要连累全城军民。

降?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如今向“国贼”投降,岂非天下笑柄?且司马懿绝不会放过他。

就在毋丘俭顶着巨大压力和司马懿依旧对峙中,一匹来自淮南的马打破了僵局。诸葛诞和王凌二人的头颅已送了过来,司马懿拿着两人的头颅再次来到了襄平城下,对毋丘俭说道:“淮南叛贼诸葛诞、王凌已经伏诛,不要再妄想还有援军,若你此时投降还能保全城中百姓及家人,不然等我破城之日,你与你家人便要共赴黄泉!”

司马懿的话,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毋丘俭内心所有的防守,也压垮了城内原本就并非铁板一块的守军意志。

在巨大的压力和绝望之下,毋丘俭的结局,与诸葛诞、王凌惊人地相似。

数日后,在一个寒冷的清晨,部下发现毋丘俭已于府中自刎身亡。他留下遗书,痛斥司马懿专权,表明自己乃为曹魏社稷而死,但为了保全襄平军民,愿以一死谢罪。

毋丘俭一死,襄平城群龙无首,抵抗意志彻底崩溃。城门很快被打开,司马懿兵不血刃,进入了他曾苦心经营的这座辽东重镇。

司马懿以一场经典的“声东击西”、“暗度陈仓”之战,迅速平定了看似棘手的辽东叛乱。他利用精准的情报欺骗和心理战术,成功地让毋丘俭产生了致命的误判,然后以高龄之身,亲率精兵,完成了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千里奔袭。

消息传开,天下再次为之失声。

人们惊叹于司马懿用兵之诡谲、狠辣、高效。这位年已六旬的老者,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他依然是那个足以让任何对手感到恐惧的军事家。

洛阳城中,那些原本还对司马懿有所疑虑或不满的势力,彻底噤声。

司马懿在辽东进行了一番雷厉风行的清算,处决了毋丘俭的核心党羽,同时大力安抚地方,迅速恢复了秩序。他以此向天下宣告,任何挑战他权威的行为,都将被毫不留情地粉碎。

当他凯旋返回洛阳时,威望达到了真正的顶峰。曹魏朝堂,经过刘放孙资、诸葛诞王凌、毋丘俭这接连三波的清洗与平定,再也听不到任何杂音。司马氏的权力,前所未有的巩固。

司马懿内心:内患已清,如今,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好好会一会西边那位老对手了。诸葛亮,你我的棋局,该到中盘了。

他站在洛阳城头,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投向了西方的长安。他知道,与诸葛亮的最终对决,即将到来。而这一次,他将不再有后顾之忧。

辽东的烽火熄灭了,但一场规模更大、更加惨烈的魏蜀决战,已然拉开了序幕。司马懿的谋划,诸葛亮的应对,两位绝世智者之间的巅峰对决,将决定整个天下的最终走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