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黄河暗渡(1/2)
当司马师的斥候第三次回报“蜀营炊烟如常”时,诸葛亮的一万铁骑已踏碎隆中故道的晨霜——邓艾在蒲坂津放下第一百二十七只疑兵草船,姜维的弩机在界桥第三次掠过陈泰的帅旗,而司马懿盯着案头突然断弦的焦尾琴:“他到底……去了何处?”
---
公元243年,夏。黄河咆哮着穿过晋陕峡谷,浑浊的河水卷着泥沙,拍打着蒲坂津两岸的崖壁。蜀汉连营数十里,旌旗猎猎,与北岸魏军司马师、陈泰部隔河对峙,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将至的压抑。
中军大帐内,炭火盆驱不散河畔的湿寒。诸葛亮一身常服,立于巨大的黄河-并州舆图前,眉头微锁。羽扇轻摇,却带不起半分闲适。
斥候刚带回确切消息:司马懿已彻底平定辽东公孙渊之乱,携大胜之威,正星夜兼程赶回洛阳,不日便将亲临并州前线!
“这老狐狸竟然来的如此之快。”诸葛亮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舆图上司马师营寨的位置划了个圈。他体内属于诸葛亮的记忆在飞速运转,分析着各种可能,而属于高中生的那份跳脱和“作弊”心理也在蠢蠢欲动。“强渡损失太大,就算成功,面对以逸待劳的司马师和即将到来的司马懿,胜算不高。得换个路子……”
他猛地转身,目光锐利,对侍立帐中的传令亲卫沉声道:“击鼓聚将!”
不多时,邓艾、姜维、朱然、陆抗、廖化等核心将领齐聚帐中。
诸葛亮没有废话,直接指向舆图:“司马懿已洞察我军意图,并州防线坚固,强攻非上策。我意,改变主攻方向!”
众将皆是一怔。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临阵变更主攻方向,风险极大。
“邓艾!”诸葛亮点名。
“末将在!”邓艾踏前一步,目光沉静。
“命你总督黄河前线诸军事,全权负责对司马师、陈泰部的牵制!我给你留下五万兵马,多设疑兵,广布旌旗,每日鼓噪,做出欲强渡之态!然,切记十六字真言——”诸葛亮目光扫过所有将领,一字一顿道: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他详细解释道:“魏军若主动出击渡河,你便后撤,依托营垒防御;魏军若固守,你便以小股精锐,不分昼夜,不断袭扰其营寨、哨探、粮队,使其不得安宁;待其士卒疲惫,精神松懈,你便寻其薄弱处,狠咬一口,打完即走;若其后撤,你便衔尾追击,但不可孤军深入!总之,不求决战,但求缠住他们,使其无法他顾,更不知我军虚实!”
邓艾眼中精光一闪,他本就是擅长机动作战的将领,立刻领会了这看似简单却极其毒辣的战术精髓,躬身抱拳:“末将领命!必使司马师、陈泰如陷泥潭,寸步难行!”
“姜维!廖化!”
“末将在!”
“命你二人,率本部兵马,前出至界桥一带,与陈泰部对峙。同样执行十六字诀!尤其注意保护我军侧翼粮道,并伺机骚扰魏军!”
“得令!”
“朱然!陆抗!”
“末将在!”二将出列道。
“命你二人,即刻交卸蒲坂津防务,率本部一万精锐,随我秘密行动!”
“是!”
众将领命,虽心中疑惑丞相要去往何处,但多年来的信任让他们毫不犹豫。唯有姜维,眼中闪过一丝探究,但见诸葛亮没有解释的意思,便也按下不问。
是夜,黄河蜀军大营依旧灯火通明,巡夜士卒往来如梭,鼓噪声声,与往日无异。而在夜幕和精心安排的掩护下,诸葛亮偕同朱然、陆抗,率领一万五千名最为精锐的步骑,人衔枚,马裹蹄,悄然离开大营,沿着汾水河谷,向南疾驰而去。他们的目标,是千里之外的——宛城。
数日后,司马懿风尘仆仆抵达晋阳。他虽年事已高,但平定辽东的胜利让他精神矍铄,眼神更加深邃难测。听完儿子司马师和陈泰的禀报,他走到巨大的沙盘前,久久凝视着黄河对岸那片代表着蜀军的红色区域。
“诸葛亮……偃旗息鼓了?”司马懿声音平淡,听不出情绪。
司马师恭敬回答:“父亲,表面看确是如此。蜀军连日来只是虚张声势,并无真正渡河举动。但其营垒坚固,哨探严密,邓艾用兵又极其刁钻,小股部队骚扰不断,我军士卒不堪其扰,精神疲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