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06章 中原棋局

第306章 中原棋局(2/2)

目录

“传令姜维、邓艾!”他首先看向并州方向,“并州乃我军侧翼,不容有失。命他二人谨守防线,相互策应,依托地利,稳扎稳打。司马懿分兵他处,并州魏军攻势必缓,着他二人相机行事,若有机会,可小规模出击,但切忌贪功冒进!”他对姜维、邓艾的能力十分放心,相信他们能稳住北线。

“传令关平、徐庶!”他的目光回到宛城,“宛城新定,百废待兴,首要之务是稳固防务,安抚民心,消化战果。许昌方向之魏军,不过疥癣之疾,意在牵制,不必理会。关平所部,加紧整训,修缮城防,囤积粮草,以备大战。徐元直,宛城政务、民心,劳你多费心。”

“命刘封、孟达二将!”他继续点将,“各率本部兵马,扫荡宛城周边郡县,肃清残敌,巩固我军对宛城周边的实际控制,打通与荆州后方的联系!”

“再令王平、马承!”他最后处理潼关危机,“速率精兵,前往潼关策应魏延!然,切记:只可助其稳固城防,不可出关与司马懿野战!若司马懿强攻,便依托潼关天险固守;若其退兵,亦不可追击!待其师老兵疲,自然退去。”他深知司马懿围攻关隘是假,调动他是真,绝不会在潼关与蜀军死磕。

最后,关于江东可能出现的叛乱,诸葛亮只是轻轻一笑。

诸葛亮内心:司马老儿想给我来个四面开花?可惜啊,我这边人才济济,各条战线都有能人盯着。并州有姜维邓艾,宛城有关平徐庶,潼关有王平魏延,要是真正历史上的丞相也有这么多人才,后期的北伐又怎会如此艰难,丞相又怎会如此劳累,唉!

诸葛亮这一系列部署,如同一位高超的棋手,面对对手的反扑,从容落子,处处针锋相对,却又留有余地。他清晰地判断出,司马懿的核心目的仍是牵制和拖延,而非真正的战略决战。因此,他的应对也以稳固为主,绝不轻易被对手调动,牢牢抓住“消化宛城”这个当前最重要的战略节点。

在诸葛亮的统筹调度下,各方战线迅速稳定下来。

并州方向,姜维与邓艾配合默契,一守一攻,牢牢掌控着战场主动权。魏军孙礼部虽依令出击,但在蜀军严密的防线面前,难有寸进,反而被姜维抓住机会,打了几次漂亮的反击,损兵折将。

许昌方向,羊祜与王经合兵后,展现了卓越的防守才能。他并未消极固守,而是主动前出,利用许昌周边的水系和地形,构筑了数道纵深防线,广设烽燧哨卡,派出小股骑兵不断骚扰蜀军斥候和运粮队。关平依诸葛亮将令,并未强行东进,双方在许昌以西形成对峙,小规模接触不断,但大战未起。

潼关方向,王平、马承率援军抵达后,与魏延合兵,潼关守备大为增强。司马懿见蜀军援军已至,且守备严密,知道强攻无益,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在关外虚张声势一番后,便缓缓后撤,退往弘农郡休整。潼关之围遂解。

至此,由诸葛亮突袭宛城引发的这场大战,暂时告一段落。战场上再次陷入了短暂的相持阶段。

司马懿在弘农郡行营,综合各方战报,仔细复盘了整个战役过程。他得出结论:诸葛亮此战的战略目标,自始至终就是宛城!所谓的黄河强渡、并州主攻,都不过是迷惑他的佯动。诸葛亮利用他判断失误、主力被牵制在黄河的机会,暗度陈仓,以雷霆之势拿下了宛城这个中原战略要点。

“虽失了宛城,然……“司马懿目光幽深,”幸得羊叔子提醒,未中其围点打援之计,保全了主力。更策应出王昶及两万精锐,未让诸葛亮如愿全歼。且我军反应迅速,多路出击,迫使诸葛亮转入守势,未能趁胜扩大战果……此战,虽败,犹未全败。”

他认为,自己通过快速的反应和全局调度,成功遏制了蜀军进一步扩张的势头,将战役损失降到了最低。

然而,他并不知道,在宛城丞相行辕,诸葛亮对着舆图,心中却是另一番计较。

诸葛亮内心:司马老儿肯定以为我一开始就瞄着宛城吧?嘿嘿,其实老子最开始是真想打并州来着!要不是你儿子和你手下那几员大将守得严实,黄河又不好渡,谁愿意跑这么远来啃宛城这块硬骨头?不过嘛……现在攻守异形了,现在的蜀国可不是历史上那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偏远小国了,以如今的国力,我想把哪个方向变成主攻就把哪个方向变成主攻!

他轻轻抚摸着舆图上宛城的位置,又看了看并州方向,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

中原的棋局,在短暂的激烈交锋后,再次陷入了更深层次的谋算与对峙之中。得失之间,唯有时间能给出最终的评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