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南阳星落,未央封功(1/2)
寒风卷着淮北平原的细雪,呜咽着掠过新立的墓碑。墓碑简朴而庄重,上书“汉故大司马徐公庶之墓”。没有过多的雕饰,唯有周围新栽的松柏在风雪中挺立,象征着墓主人坚贞不屈的品格。
依照徐庶遗愿,诸葛亮亲自扶灵,将其归葬于南阳故地,安葬在他们当年一同躬耕、论道的隆中附近。这既是叶落归根,亦是魂归梦起之处。送葬的队伍不算浩大,却极尽哀荣。诸葛亮以下,关平、马谡、马良等一众与徐庶相知多年的老臣旧将,凡能脱身者,皆白衣素服,徒步相送。军中将士,自发沿途列队,甲胄肃然,目送这位为季汉立下汗马功劳的智者最后一程。
棺椁缓缓沉入早已掘好的墓穴,紧邻着昔日他们五人常常聚首论道的那片松林。
“元直兄……亮,送你回家了。”诸葛亮立于墓前,风雪染白了他的须发,他望着那抔新土,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新野县衙,与他纵论天下、意气风发的布衣好友。“隆中之约,亮不敢忘。待他日汉旗重扬于洛阳城头,亮必再来此地,告慰兄之英灵。”
与此同时,长安未央宫中,天子刘禅亦下明诏,追思徐庶功绩:
“朕闻褒奖忠勋,追录往烈,乃国之典常,君之明德。故尚书令、宛城侯徐庶,性秉贞亮,识度宏远。昔在草莽,即怀济世之才;初登先帝之庭,便献兴邦之策。举诸葛于南阳,定鼎足之宏图;保云长于安陆,存荆襄之元气。总督荆州,新政卓着,吴寇屡犯而疆场晏然;执掌‘天眼’,洞烛幽微,敌情万千而尽在掌握。襄樊一役,献策决水,功冠三军;克定江东,谋略迭出,勋着社稷。及至晚年,犹辅二代,经略荆楚,攻克宛城,老成谋国,厥功至伟。天不愸遗,梁栋遽摧,朕心震悼,举国同悲。”
“兹特追赠徐庶为大司马,谥曰‘文成’(文:经天纬地;成:安民立政),加食邑三千户,由其子嗣承袭宛城侯爵位。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乃武官之首,荣誉至极。“文成”之谥,更是对其一生文韬武略、安定社稷的至高肯定。徐庶以其一生的忠诚与智慧,赢得了季汉上下一致的尊崇与哀悼,其名,必将永镌于季汉开国的青史之上。
公元244年春,长安。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第二次北伐的巨大胜利,使得季汉的疆域东至大海,北抵幽燕,南括交广,西接羌戎,俨然已据天下大半!为酬谢将士之功,振奋臣民之心,天子刘禅在修缮一新的未央宫前殿,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庆功大典与封赏宴会。
翌日,未央宫张灯结彩,旌旗招展。文武百官,身着崭新的朝服,按品秩鱼贯而入。从宫门到前殿,甲士林立,仪仗威严,尽显大国气象。殿内,编钟煌煌,雅乐悠扬,觥筹交错,香气四溢。
天子刘禅高坐于龙椅之上,虽仍显稚嫩,但经历多年历练,眉宇间已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仪。大汉丞相诸葛亮,则坐于御阶之下的首席,羽扇置于案前,面容沉静,目光扫过满殿济济英才,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这场面……比公司上市敲钟还隆重!这都是老子……呃,不,这都是丞相和我带着大家打下来的江山啊!看着…爽!
封赏大典由尚书令董允主持。他展开长长的诏书,声音洪亮,传遍大殿:
“大将军、汉寿亭侯关平上前听封!”
关平应声出列,他虽已年近五旬,但常年军旅,依旧英武不凡。
“大将军关平,世笃忠贞,勇冠三军。昔随其父云长公镇守荆州,屡破吴寇;后独当一面,总督荆襄,北伐宛城,功勋卓着。今加封汉寿县厚,食邑增加五千户,仍总督天下兵马大将军事!”
“车骑将军、都乡侯魏延上前听封!”
魏延大步出列,脸上那道刀疤在宫灯下更显狰狞,却也带着傲然之色。
“车骑将军魏延,骁勇善战,每为军锋。北伐陇右,屡破强敌;镇守潼关,固若金汤。今迁为骠骑将军,加食邑三千户,仍镇守潼关,卫戍京畿!”
“太尉、江陵侯陆逊上前听封!”
陆逊儒雅出列,神色平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