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46章 司马懿的决策

第346章 司马懿的决策(2/2)

目录

羊祜越说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蜀军主力在并州覆灭的场景。

钟会亦是智谋之士,闻言亦是抚掌:“妙啊!太尉!羊叔子之言,正合兵法‘攻其必救,断其粮道’之要!诸葛亮贪功冒进,已露破绽!此时不断,更待何时?”

帐内气氛瞬间从绝望转为亢奋,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司马懿身上,等待他最后的决断。

然而,司马懿脸上的兴奋之色却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凝重的沉思。他缓缓坐回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再次扫过地图,但这次,他看的是洛阳周边——虎牢关外陆逊的旌旗,伊阙关外关平的兵锋,函谷关外魏延的笑声以及虽未至但威胁已存的南方。

羊祜和钟会提出的,是一个极其诱人,理论上也极具可行性的战略。若能成功,确实可以一举扭转战局,甚至可能擒杀诸葛亮。但是……

司马懿闭上了眼睛,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利弊。

风险与机遇并存,而这风险,他司马懿,如今的魏国实质主宰者,是否承担得起?

良久,司马懿缓缓睁开眼,眸中已是一片冰冷的理智。

“叔子,士季,你二人之策,确为奇谋。”他声音低沉,“若能断诸葛亮粮道,合围晋阳,则并州之局可定,中原压力大减。”

羊祜、钟会闻言,脸上露出期待之色。

“然——”司马懿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沉重,“你等可曾想过,执行此策,需要多少兵力?需要多久时间?”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几个关键点:

“欲断诸葛亮粮道,需一支精锐深入太行,至少需一万五千至两万善战之兵,且需骁将领军,方能应对蜀军护粮部队及可能的山地伏击。”

“令郭淮、陈泰出壶关北上,需其留有足够兵力守关以防张翼、庞德,能抽出北上者,至多两三万。”

“邺城方面,师儿处兵力本已捉襟见肘,抵御马铁、马承骑兵已属勉强,再分兵西进,能派出万人已是极限。”

“如此,三方合围,总兵力需五万以上,且需协调一致,方能形成绝杀之局。”

他目光扫过羊祜和钟会:“且不论调动如此多兵力,协调三方进军之难度。单说时间——诸葛亮非庸才,岂会坐以待毙?其必全力维护粮道,甚至可能主动出击,寻求打破包围。此战一旦开启,便是不死不休之局,绝非旬月可决。”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洛阳的位置上,声音陡然提高:“而在此期间,洛阳怎么办?!陆逊在虎牢关外,关平在伊阙关外,皆虎视眈眈!洛阳守军经多次抽调,尚有几何?若我分兵五万北上并州,洛阳空虚,陆逊、关平趁势来攻,如之奈何?!届时,纵在并州擒杀诸葛亮,然洛阳若失,则国本动摇,全局崩坏!孰轻孰重?!”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冰水浇在羊祜和钟会头上,让他们瞬间从兴奋中清醒过来。

羊祜沉默片刻,艰难道:“太尉所虑……甚是。是祜思虑不周,只观并州一隅,未察全局之危。”他明白了司马懿的顾虑,洛阳,才是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的核心。

钟会亦是脸色变幻,最终叹了口气:“确是两难……并州之机,千载难逢;然洛阳之危,亦是迫在眉睫。若……若洛阳有失,则并州之胜亦无意义。”

帐内再次陷入沉默。一个看似完美的破敌之策,却因现实的残酷制约而变得遥不可及。

司马懿背对着他们,望着地图上那片广袤的、已大半飘赤的中原大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疲惫与不甘。他仿佛能看到诸葛亮在晋阳从容布置,消化战果的身影;能看到陆逊在虎牢关外磨刀霍霍;能看到关平在伊阙关前跃跃欲试。

困兽!他司马懿,如今就像一头被困在洛阳这座巨大牢笼中的猛兽,爪牙虽利,却四面受敌,空有奇谋,却无力施展。

“传令……”司马懿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命郭淮、陈泰,谨守壶关,无令不得出战!命司马昭,稳固邺城防务,无暇西顾!命洛阳各门守将,提高戒备,严防死守!”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最稳妥,也是最无奈的道路——放弃并州战机,全力确保洛阳万全。

“诸葛亮……”司马懿望向西北方向,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就让你在并州,再逍遥一段时间。待老夫稳住洛阳局势,扫清周边……再来与你,一决高下!”

并州的战火暂时平息,蜀汉成功地“消化”着这片新得的土地。而洛阳,这座千年古都,则在越来越紧的包围圈中,酝酿着更加可怕的风暴。中原大地的终极决战,并未因并州的易手而结束,反而因为地理格局的彻底改变,被推向了更加惨烈、更加不可预测的深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