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邺城风雪(1/2)
公元248年深秋,战争的洪流终于无可阻挡地汇聚于黄河以北的最后一座巨城——邺城之下。
刘禅与诸葛亮亲统的中路主力,汇合了姜维、邓艾的得胜之师,未作过多休整,便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出太行山峪,沿着平坦的官道,直扑邺城。东路陆逊、张苞所部,亦在扫清沿途障碍后,进抵邺城南郊。朱然也用其庞大舰队依旧牢牢控制着黄河水道与渤海沿岸,彻底隔绝了邺城与外界的漕运及海上联系。
但邺城并非孤城一座,其外围有完善的防御体系。西面有漳水作为天然屏障,南面有洹水,东面、北面则挖掘有复杂的壕沟体系,并建有多座瓮城、敌楼和烽燧。
汉军主力自西而来,首先需要渡过漳水。诸葛亮命姜维率工兵部队,在魏军箭矢射程之外,利用夜间和恶劣天气,秘密架设浮桥数座。同时,以“霹雳营”的重型投石机对漳水对岸的魏军外围据点进行持续轰击,压制其火力。待浮桥建成,先锋文鸯率死士强渡漳水,与对岸魏军爆发激烈争夺。魏军深知漳水防线的重要性,拼死反击,汉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血战三日,汉军才勉强在对岸建立起稳固的桥头堡,将战线推至邺城西郭之下。
南线,陆逊大军同样进展不易。他们需要清理邺城南面的卫星城邑和营垒。张苞率部猛攻邺城南面的重要支点紫陌营。魏军守将依托营垒,以弓弩和仿制火器顽强抵抗。张苞身先士卒,亲自攀爬云梯,额头被流石所伤,血流满面,犹自死战不退,最终攻克紫陌营,但自身也伤亡不小。陆逊随后指挥大军,逐一拔除南郭外的鹿角、陷坑、箭楼,步步紧逼,最终兵临邺城南门凤阳门外。
至此,三十万季汉大军,如同一个不断收紧的铁箍,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旌旗遮天蔽日,营垒连绵百里,日夜不停的号角与操练声,足以让城头最勇敢的守军心生寒意。
然而,邺城,并非寻常城池。它曾是袁绍的霸府,曹操的魏都,曹丕虽迁都洛阳,但邺城作为北方军事、政治中心的地位并未动摇,城防经过曹魏数十年经营,堪称固若金汤。城墙高厚,以夯土包砖,关键地段甚至内衬巨石。护城河引漳水而成,宽阔深邃。城内粮草、军械囤积充足,更有无数望楼、箭塔、瓮城、马面构成立体防御体系。
攻城战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
诸葛亮深知邺城之坚,绝非昔日任何一座城池可比。他并未急于发动人海攻势,而是采取了系统性的、步步为营的战术。
首先,是庞大的土工作业。数以万计的蜀汉士兵和随军民夫,在巨型橹盾(带轮子的移动盾车)的掩护下,日夜不停地在邺城四周挖掘壕沟,构筑高出地面的土山。这些土山与城墙等高,甚至部分地方更高,其上部署了经过庞统改良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重型弩炮和投石机。这些远程武器昼夜不停地向城头倾泻着巨石、火油罐和特制的爆炸物,压制魏军守城兵力,摧毁其防御设施。
“放!”
随着军官令旗挥下,数十架投石机同时发出怒吼,燃烧的油罐和冒着青烟的霹雳弹划过抛物线,狠狠砸在邺城西城墙上!爆炸声接连响起,火焰升腾,碎石飞溅,一段女墙被直接炸塌,上面的魏军士卒惨叫着跌落。
然而,魏军的抵抗同样顽强且有效。司马师与皇帝曹芳亲自披甲登城督战,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魏军同样拥有大量的床弩和投石机,他们集中火力,反击蜀军的土山和远程阵地。双方你来我往,巨石在空中交错飞舞,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伤亡数字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增加。
当远程压制进行到一定程度,步兵的突击开始了。
“攻城队!上!”
巨大的、包裹着生牛皮的冲车,在士兵们的奋力推动下,冒着城头如雨的箭矢和擂石,缓缓靠近城门。高达数丈的井阑也被推上前线,上面的弓箭手与城头守军对射,掩护下方的战友。
云梯如同巨蟒般搭上城头,悍不畏死的蜀军锐士口衔利刃,顶着盾牌,奋力向上攀爬。城墙上,滚烫的金汁兜头浇下,巨大的擂石轰然砸落,带着铁钉的巨木来回碾压。每时每刻都有士兵从半空坠落,摔得粉身碎骨,或被火焰吞噬,发出凄厉的惨嚎。
“大将军有令!后退者斩!杀敌一人,赏金一两!”魏军督战队在城墙上来回巡视,砍杀任何敢后退的士兵。守军也杀红了眼,他们知道,城破即是屠城,唯有死战。
张苞亲自率军攻打南门,他挥舞长矛,身先士卒,一度登上城头,连杀十余名魏兵,但很快被魏将陈骞率亲兵死死挡住,血战良久,因后续部队被截断,不得不被迫撤退,身负多处创伤。
姜维、邓艾则指挥部队轮番攻击东、北两面,试图寻找守军弱点,但司马师用兵老辣,防御滴水不漏。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日暮,邺城脚下尸积如山,护城河的水都被染成了暗红色,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和焦糊气味。蜀军数次攻势都被击退,未能取得决定性突破。
夜幕降临,攻势暂歇。双方士兵都疲惫不堪,战场上只剩下伤兵的哀嚎和燃烧未尽之物的噼啪声。
诸葛亮在中军大帐,听着各部报上来的伤亡数字,眉头紧锁。他知道邺城难打,但魏军抵抗之顽强,还是超出了他的预估。司马师和曹芳的亲临,让这座城池的防御意志提升到了顶点。
“丞相,今日我军伤亡恐逾八千……”参军低声禀报。
诸葛亮沉默片刻,缓缓道:“传令蒋琬、费祎、董允,后方粮草、药材、民夫,务必加倍输送!此战,关乎天下一统,不容有失!告诉将士们,陛下与吾,与他们同在!”
就在邺城攻防战最激烈的时候,一骑快马,如同从地狱中冲出的幽灵,带着满身的血污和风尘,冲破重重阻碍,抵达了邺城西城门外。在验明身份后,他被用吊篮迅速拉上城头,直奔大将军行辕。
来人带来了司马昭与羊祜的密报!
行辕内,烛火摇曳。司马师拆开染血的绢书,那只独眼在昏黄的灯光下骤然爆发出骇人的精光!他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反复看了三遍,猛地一拍案几,竟忍不住发出一声低沉的、压抑了太久太久的嘶吼:“好!好!子上!叔子!干得漂亮!”
他立刻起身,不顾病体,连夜入宫觐见曹芳。
“陛下!天佑大魏!”司马师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癫狂的兴奋,“子上与羊叔子,已于辽西黑风峪,大破蜀将丁奉所部两万!阵斩丁奉!现已攻克无终,兵锋直指卢龙塞!北走辽东之通道,已在我手!”
原本面如死灰的曹芳,闻听此言,眼中也瞬间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声音颤抖:“当……当真?大将军,此……此乃天不亡我大魏乎?”
“正是!”司马师斩钉截铁,“陛下!邺城虽坚,然久守必失!今既有生路,应暂避锋芒,移驾辽东,联结公孙,积蓄力量,以待天时!”
“请陛下即刻下旨,以‘巡狩北疆,抚慰边民’之名,准备移驾。宫中内眷、重要宗室、核心文武大臣及其家眷,随驾同行。所有不便携带之文书典籍、珍宝重器,或带走,或……就地秘密掩埋!”
殿内剩余的文武大臣,大多是与司马氏捆绑极深的亲信,或是一些忠于曹魏的大臣宗室,闻此消息,也纷纷露出希冀之色。求生,是此刻所有人最强烈的欲望。
“然,”司马师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凝重,“邺城,乃根本之地,亦是我等北撤之屏障!若邺城速破,蜀军骑兵尾随追杀,我等焉能安然抵达辽东?故,邺城……必须守!必须为陛下与朝廷的撤离,争取足够的时间!”
他目光扫过殿内几位年轻将领,如陈骞、张雄、徐盖等人,这些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二代将领,能力出众,且对曹氏颇为忠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