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香囊探宫辨梅迹,矿洞残玉露阴谋(1/2)
香囊探宫辨梅迹,矿洞残玉露阴谋
晨光刚透过窗棂洒进绣房,沈清沅的指尖就已经拈着丝线,在薄荷绿的布料上穿梭。案几上摆着一小罐晒干的薄荷花,混着少许切碎的醒神草——这是她昨夜特意挑拣出来的,醒神草的淡香能中和薄荷的清冽,更合太后的心意,也是她藏在香囊里的“小记号”。
“沅儿,慢点绣,别扎到手。”林砚端着一碗温热的杏仁酪走进来,放在案边,目光落在布料上,“这云溪回纹绣得越来越规整了,上次太后还说,你绣的纹样比宫里的绣娘还细致。”
沈清沅抬头笑了笑,放下绣针,拿起一片薄荷花放在鼻尖轻嗅:“娘,我就是想让这香囊再特别些——等会儿去慈宁宫,说不定能借着送香囊,见到四皇子母妃呢。”她指尖捻起布料一角,露出里面绣的极小的“沅”字,“我还在里面绣了名字,要是有人动过香囊,一看就知道。”
林砚看着女儿眼里的认真,心里满是欣慰。母女俩收拾好东西,乘着马车往皇宫去。车窗外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卖早点的摊贩吆喝着,马车轱辘压过青石板的声音,混着远处传来的钟声,衬得清晨格外安宁。可沈清沅知道,这安宁之下,还藏着未解开的迷局——四皇子的影子,就像天牢外的寒气,没散半点。
到了慈宁宫门口,宫女早已候在那里,见她们来,连忙笑着迎上来:“林夫人,沈小姐,太后正念叨着呢,说您二位怎么还没来。对了,王氏贵人也在里面,刚给太后送了新摘的腊梅。”
沈清沅心里一动,跟着宫女往里走时,悄悄放慢了脚步,目光落在廊下摆放的腊梅上——花枝上还凝着露水,花瓣却有些蔫了,显然不是刚摘的。她不动声色地跟上林砚,走进正殿时,果然看到王氏贵人坐在太后身边,手里攥着一方水红色绣帕,正低声说着什么。
“臣妇(民女)参见太后,参见贵人。”林砚和沈清沅屈膝行礼。
太后笑着抬手:“快起来,赐座。沅儿,你做的薄荷香囊呢?哀家这几日总觉得头晕,正想闻闻你那香囊醒醒神。”
沈清沅连忙从袖中取出香囊,双手递过去。香囊刚送到太后面前,王氏贵人就开口了,声音柔柔弱弱的:“这香囊看着倒别致,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香料?”她说着,伸手想碰香囊,指尖却不经意间蹭过沈清沅的手背——沈清沅只觉得她的指尖有些凉,还沾着点细小的颗粒。
“回贵人,里面装的是秦州的薄荷花,混了点醒神草。”沈清沅不动声色地收回手,目光落在王氏的绣帕上——帕角沾着一点淡黑色的粉末,跟上次在矿洞兵器箱里发现的矿粉一模一样!
太后接过香囊,放在鼻尖闻了闻,满意地点点头:“果然是好东西,闻着就舒服。沅儿,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沈清沅趁机笑道:“太后喜欢就好。对了,方才在廊下看到贵人送的腊梅,开得真好看,只是这季节能找到这么新鲜的腊梅,真是难得。”
王氏的眼神闪了闪,勉强笑了笑:“是……是府里园丁特意培育的,想着太后喜欢,就送了些过来。”
沈清沅没再追问,而是看向王氏的袖口:“贵人身上的冷梅香真好闻,比宫里其他娘娘用的都特别。上次我在药坊配香料,还想着能不能配出类似的味道,可惜一直没成功。”
这话刚说完,太后身边的老宫女张嬷嬷就笑着接话了:“沈小姐有所不知,这冷梅香是王氏贵人的专属熏香,只有她宫里有。不过前阵子,贵人宫里的小宫女总往西山矿那边跑,说是‘给贵人采新鲜的梅枝’,可这季节哪有梅枝?奴婢当时还觉得奇怪呢。”
沈清沅心里一喜,面上却依旧装作好奇的样子:“西山矿?那里不是采石头的地方吗?怎么会有梅枝?”
王氏的脸色瞬间有些发白,连忙打断:“张嬷嬷记错了,那宫女是去给我采些草药,不是梅枝。”
“草药?”沈清沅追问,“不知道是哪种草药?我们药坊也收草药,若是贵人需要,随时可以跟我们说。”
王氏被问得答不上来,只好端起茶杯掩饰慌乱。太后没注意到两人的异样,只是笑着说:“沅儿这么有心,真是个好孩子。对了,你们药坊最近生意怎么样?上次皇上赏的‘御用药坊’牌匾,挂上去了吗?”
林砚连忙回答:“回太后,已经挂上去了,多谢太后关心。最近药坊新到了些北疆的防虫草,正想着跟秦州薄荷搭配,做些新的药膏,到时候再给太后送来。”
太后点点头,又跟她们闲聊了几句。沈清沅趁着说话的间隙,悄悄观察王氏——她的手一直攥着绣帕,指节有些发白,显然是在紧张。等到告退时,沈清沅故意走在后面,路过王氏身边时,“不小心”碰掉了她手里的帕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