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耳中惊人:皆为妖心(1/2)
霍恒将浩南平放在干燥的草铺上,手指探向他颈侧,脉搏虽在跳动,却绵软无力,如同风中残烛。浩南的脸色灰白,胸膛的起伏微不可察,全然不见平日的生气勃勃。
“神魂离体……”青娥重复着这四个字,指尖的仙力如丝如缕,试图探入浩南灵台深处,却如同石沉大海,只激起一丝微弱的涟漪便再无回应。“不是自然逸散,像是被什么东西强行惊走,或者……引走的。”
赵子阳已快步走到浩南之前打坐的位置,俯身仔细查看草地。他目光锐利,很快便在那片被浩南身体压弯的草叶边缘,发现了一处极不显眼的痕迹——几根草叶上有微弱的焦黑色印记,仿佛被极细小的火焰灼烧过,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阴寒气息。
“霍兄,青娥姑娘,你们看。”赵子阳指向那痕迹,“浩南兄倒地前,此地必有异状。他方才低声自语,随后又有类似鼠辈的细微叫声,结合这痕迹与青娥姑娘的判断,恐怕是遇上了专精惑乱心神、窃取魂念的邪祟。”
霍恒眉头紧锁,看向洞口。敲门声和呼喊声不知何时已经停止了,门外只剩下山林固有的风声与虫鸣,反而更显诡谲。“刚才那王老汉来得蹊跷,”他沉声道,“偏偏在浩南出事的当口出现,声音一响,邪祟遁走,浩南倒地。是巧合,还是……”
“绝非巧合。”青娥打断他,语气肯定,“神魂离体,外力惊扰是关键。那声音恐怕不是帮凶,就是恰好触发了邪祟遁走的机制。当务之急是稳住浩南肉身,然后找到他失散的神魂。神魂离体不能久,久了即便找回,人也可能变得痴傻,甚至……再也回不来。”
她说着,从随身锦囊中取出一张淡绿色的符箓,指尖仙力涌动,符箓无风自燃,化作一道温和的绿光笼罩住浩南全身。“‘蕴灵符’只能暂时温养他的肉身与残存魂火,延缓生机流逝,最多支撑十二个时辰。”
霍恒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是队伍的主心骨,此刻绝不能乱。“子阳,你心思缜密,再看看洞内洞外还有无异样。青娥,可有追踪神魂之法?”
赵子阳点头,立刻在洞口附近勘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青娥则闭目凝神,双手结印,尝试以自身仙灵之气感应周遭残留的魂力波动。片刻后,她睁开眼,摇了摇头:“感应不到。那邪祟手段诡异,走得干净利落,几乎没有留下可供追踪的魂力痕迹。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有引子。”青娥看向霍恒,“浩南的神魂虽被惊走,但与肉身之间必有一丝极微弱的联系。若能找到与他神魂亲近之物,或知晓那邪祟的根脚,或许能施展‘引魂寻踪’之术,勉强指明一个方向。”
“亲近之物……”霍恒目光落在浩南腰间挂着的一个小小布囊上,那是浩南离家时,他娘亲给他的平安符,里面装着几粒家乡的谷粒和一枚铜钱,浩南一直贴身携带,视若珍宝。“这个可行?”
“可以一试。”青娥接过布囊,又看向赵子阳,“子阳,依你之见,那邪祟可能是何物?浩南耳中出声,又掉落小人,此等异状,古籍中可有记载?”
赵子阳沉吟片刻,道:“《百魅谱》中有载,‘有心魔魅,无形无质,常寄于生灵耳窍,以念为食,伺机惑心’。然此魅无形,与浩南兄所见之实体小人似有不同。又有《异闻杂纂》提及,‘滇南有秘术,可养三寸耳报神,通人言,窥私密,然易受惊而遁,携人一缕神魂’。观浩南兄症状——耳中异语、小人遁形、神魂离散,与这‘耳报神’之说,颇为吻合。”
“耳报神?”霍恒和青娥同时出声。
“嗯,”赵子阳肯定道,“一种被炼制出来的邪异小精怪,常潜伏耳中,初期以言语迷惑宿主,待宿主心神依赖它时,便可窃取念头,甚至关键时刻受施术者操控,惊走宿主神魂。浩南兄定是打坐时心神放松,被其趁虚而入。他回应那声‘可以见矣’,便是与之建立了联系,故而它能化形遁出。方才洞外声响,应是恰好惊到了它,它本能逃窜,却连带将浩南兄依附于它或受它影响的那部分神魂也一并带走了。”
思路逐渐清晰,危机感也愈发沉重。这并非偶然遭遇的山精野怪,而是有预谋的暗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