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边军注目(1/2)
“同心渠”水声潺潺,滋养着赵家屯日益葱茏的田野,也滋养着立身堂越发壮大的声威。与清阳县的“铁器密约”在绝密中进行,周县丞果然守信,第一批二十套打造精良、闪着青黑色幽光的铁犁铧和铁锄,由他信任的心腹伪装成贩运废铁的模样,趁着夜色悄然送达了立身堂。
这些崭新的、沉甸甸的铁器,对于几乎全靠木石竹骨农具苦撑的赵家屯来说,不啻于神兵利器。妇人们爱不释手,轮流摩挲着那冰冷却充满力量的触感,眼中闪烁着对秋收倍增的信心。赵小满下令,将这些铁器优先分配给开垦新田和负责最板结土地的精壮劳力使用。
然而,铁器的大规模流入,尤其是在这灾荒未完全平息、管制严格的年月,终究太过显眼。尽管立身堂众人小心使用,刻意遮掩,但那与众不同的翻土效率和新垦土地的规模,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这日,恰逢那位曾擒获里正、作风刚硬的雷百夫长,再次率队巡边至此。他例行公事地巡视“同心渠”,对这条由妇人主导开凿的水利工程依旧印象深刻。但当他骑马沿着渠岸行走,目光扫过两侧忙碌的田地时,职业的敏锐立刻让他察觉到了异常。
几个正在奋力垦荒的汉子手中挥舞的,不再是简陋的包铁木犁或粗笨的石锄,而是**制式统一、明显出自熟练匠人之手的全铁犁铧**!那翻起的土浪深度和速度,远非旧式农具可比。
雷百夫长的眉头瞬间锁紧。铁器,尤其是成批量的新铁器,是严格管控的物资,民间流通皆有记录,以防流入匪盗或用于铸造兵器。在这灾荒之年,赵家屯从何处得来这些显然不是小作坊能打造出的精良铁器?莫非是走私?或是与某些不法势力有染?
他不动声色,示意手下放缓速度,更仔细地观察。他发现,这样的新铁器并非一两件,粗略看去,竟有十余套在同时使用!这绝非寻常途径可得。
“去,把那个管事的赵小满叫来。”雷百夫长沉声吩咐,脸色严肃。
赵小满正在指导新来的清阳妇人辨识土质,闻讯心中一惊,知道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她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衣衫,平静地走向渠边。
“民女赵小满,见过百夫长大人。”她依礼参见。
雷百夫长目光如电,直射向她,也不绕弯子,指着田中那些显眼的铁器,开门见山:“赵小满,这些铁器,从何而来?数目不少,制式统一,非普通农家所有。你需给本官一个合理的解释。”
空气瞬间紧绷。周围的屯民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紧张地望过来。王五等人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新锄头,手心冒汗。
赵小满心中念头急转。隐瞒搪塞绝无可能,这位雷百夫长精明强干,绝非易与之辈。坦白从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毕竟此事初衷是为生产,且与官府(县丞)有关。
她深吸一口气,抬头迎向雷百夫长锐利的目光,语气恭敬却不卑不亢:“回大人话,这些铁器,确非赵家屯原有。乃是用粮食,与邻县置换而来。”
“置换?与何人置换?可有凭证?”雷百夫长追问,语气严厉。
“有。”赵小满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心收藏的油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了那份与清阳县丞签订的密约,双手呈上,“大人请过目。清阳县遭灾,急需粮种救命。我赵家屯不忍见邻县百姓饿殍遍野,遂与之约定,以秋后千石新粮,换取其官营匠坊打造百套铁农具,用于增产垦荒,以期能交付约定之粮。此事由清阳县周县丞主理,契约为证。”
雷百夫长接过契约,仔细审视。当看到末尾那清晰的**清阳县丞官印**和**周县丞的私章**时,他的眼神微微一动。再看条款内容,以粮换械,目的明确,时间清晰,倒是一份正儿八经的、albeit在非常时期订立的互助契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