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税粮开道(1/2)
二堂之上,空气因赵小满摔书质问而凝固。王县令脸色铁青,虽被律法条文逼得不得不签押提拿张屠户,但那“待本案审结後,再议”的结语,依旧透着浓浓的敷衍和不愿深究的意味。他心中打的算盘清晰可闻:速速了结张屠户个案,安抚一下这刁妇,至于那撼动“古礼”、追究旧账、甚至提请修律之事,自然是能拖则拖,拖到不了了之。
李县丞在一旁暗自叹息,他知道县令的心思,也明白赵小满所求甚大,恐难如愿。
就在王县令准备挥手退堂,结束这场让他极为难堪的问话时,赵小满却再次开口。这一次,她的声音不再激烈,反而带着一种冰冷的、沉甸甸的质感。
“县令大人,”她微微躬身,姿态依旧恭敬,眼神却锐利如初,“您方才提及,要依律审问张屠户,民女感念大人明察。然,民女尚有不解,望大人解惑。”
王县令不耐烦地皱眉:“还有何事?本官公务繁忙!”
赵小满不疾不徐,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再次取出一份文书。这份文书并非状纸,也非账册,而是一本装订整齐、字迹清晰、盖有红色印鉴的——《立身堂三年来完税纳粮记录》!
她双手捧着这份厚厚的记录,朗声道:“大人执掌一县,牧养万民,深知税粮乃国朝之基,社稷之本。民女与立身堂众姐妹,虽为女流,亦知‘皇粮国税,天经地义’,三年来,开荒垦殖,引水灌田,不敢有丝毫懈怠,更不敢延误分毫税粮。”
她将记录翻开,一页页展示,上面清晰记载着立身堂(以及后来依附其生存的女户、孤寡)三年来每一次向县衙粮库缴纳粮食的时间、数量、经手人画押以及官府的收讫印鉴。数据详实,条理分明。
“请大人御览,”赵小满的声音平稳却极具力量,“立身堂及所辖女户,人丁不过占赵家屯三成,且多为老弱妇孺。然,过去三年,尤其去岁大灾至今岁复苏,我等所缴纳之粮税,累计核算,已超出赵家屯其余男户缴纳总额三成有余!”
“超出男户三成有余?!”
这话一出,不仅王县令愣住了,连李县丞也猛地抬起头,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他们掌管一县税赋,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普遍认为男丁才是主要劳动力的背景下,一群妇人主导的团体,纳税能力竟然远超男丁户?这简直是颠覆认知!
王县令下意识地接过那本纳税记录,快速翻阅着,越看越是心惊。上面的数字、印鉴做不得假。立身堂的纳税能力,确实强悍得惊人!
赵小满看着县令变幻的脸色,继续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沉重的石子投入水中:
“民女愚钝,只想请问县令大人——”“我们立身堂妇人,披星戴月,汗滴禾土,缴纳远超常额的粮税,养的是什么样的官?保的是什么样的国?”“难道我们辛苦劳作,缴纳的源源不断的税粮,就是为了养活那些坐在大堂之上,却对‘卖女吃人’的陋习视而不见、甚至以‘古礼’为名加以维护的官员吗?”“就是为了保全一个允许父亲将女儿当作牲畜般买卖抵债的‘国’吗?!”“我们纳的粮,超男户三成,保的难道就是这‘卖女有理’的规矩?!”
声声质问,不再基于抽象的律法或伦理,而是基于最实在、最无法被驳斥的贡献与付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