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 > 第234章 以蝗易粮

第234章 以蝗易粮(2/2)

目录

打谷场上,蝗虫的尸体被铺得密密麻麻,在烈日下迅速失去水分,变得焦脆。随后,妇孺们用石臼、石碾将这些干蝗虫小心地研磨成细密的、带着些许焦香味的黄褐色粉末。

赵小满带着精心包好的几包蝗虫粉样本,再次来到了镇上最大的那家“济世堂”药铺。

药铺掌柜起初听闻来意,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什么?蝗虫粉入药?姑娘,你不是在说笑吧?这东西……也能算药材?”

赵小满不慌不忙,将事先准备好的、抄录了古籍中关于蝗虫(或称蚱蜢)药用记载的纸条取出,又将自己试验研磨的样品递上:“掌柜的请看,古籍确有记载。此物焙干后性平味甘辛,有镇惊、止咳、平喘之效。虽非名贵药材,但此时天灾横行,恐有疫病流传,此物或能应一时之急。您不妨请坐堂大夫验看一二。”

掌柜的将信将疑,请来了后院的老大夫。老大夫仔细检视了粉末,又尝了少许,沉吟片刻,道:“此物确有些许定惊之用,民间偏方亦有提及。如今蝗灾过后,小儿惊风、咳喘之症恐会增多,寻常药材价格飞涨,此物若处理得当,干净无异味,或可替代一二,聊胜于无。”

掌柜的毕竟是生意人,立刻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赵家屯蝗虫无数,成本几乎为零,而眼下药材紧缺,这无疑是笔好买卖。但他面上却不露声色,故意压价。

赵小满早已料到,从容道:“掌柜的,此物虽成本不高,却需大量人工捡拾、分拣、清洗、晾晒、研磨,工序繁琐,更需保证洁净,绝非易事。我赵家屯上下数百口,就指望这点微薄收入换些救命粮了。您若诚心要,我们可以长期稳定供应,价格嘛,自然比寻常药材便宜许多,但也不能让我屯民白白辛苦不是?您可知如今鸡蛋价几何?我们若全力捡蝗喂鸡,收益亦是不菲。”

她软中带硬,既点明人工成本,又用鸡蛋的暴利作为对比筹码,暗示并非只有卖药这一条路。

掌柜的盘算一番,又见赵小满态度坚决,深知这姑娘不好糊弄,最终同意以一个相对公道(远高于赵小满心理预期)的价格,大量收购赵家屯提供的、经过严格处理的干净蝗虫粉。

协议达成!

赵家屯立刻开足马力。妇孺老弱继续负责捡拾、清洗、晾晒无毒死蝗。另组织专人负责研磨和品质把控。一袋袋黄褐色的蝗虫粉被生产出来,运往镇上的济世堂药铺。

换回的,不再是铜钱,而是立身堂和王五等人精心计算后、直接要求兑换的——粮食!粟米、豆类、甚至是一些耐储存的杂粮。

虽然换到的粮食总量相对于屯子的人口需求来说,依旧显得捉襟见肘,但每一袋粮食,都是从那场毁灭性的蝗灾中“变”出来的!是真正的“以蝗易粮”!

鸡蛋换得的铜钱也被谨慎地用于购买高价粮。

打谷场上,不再只有绝望的灰白,而是多了晾晒的蝗虫和研磨的忙碌景象。空气中弥漫着焙干虫体的焦香和粮食的味道。

鸡鸣声、石碾声、还有人们虽然疲惫却不再全然绝望的劳作声,交织在一起。

以蝗易粮,绝处谋生。死蝗饲禽,蛋价骤昂,市场规律竟成救命稻草;晒蝗制粉,售与药铺,变废为宝巧换赈灾粮。赵小满与立身堂,以惊人的智慧和执行力,硬是从一场铺天盖地的灾难中,撕开了一道口子,为赵家屯争来了喘息之机,也为后续更艰巨的生存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最初的本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