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 > 第263章 教材革命

第263章 教材革命(2/2)

目录

周砚清从最初的窘迫,到后来渐渐沉浸在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创作中。他发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具体的农事场景,竟别有一番生动趣味。他发挥文采,为这些应用题编上了押韵的口诀,便于孩童记忆。

例如,讲均分:

“粮堆高,粮堆长,

平均分给各家仓。

总斛数,除以户,

每户得粮心里亮。”

讲比例:

“十成收,留三成,

备荒年,心不惊。

余七成,怎么分?

工分簿上看得清!”

除了算术,《农算经》还包含了简易的田亩测绘知识,图文并茂地教导如何用步弓、绳尺丈量不规则土地,并绘制简图;如何识别常见的农具构造和原理;甚至还有一节是“识契要略”,用大白话讲解地契、借据等文书的基本要素和注意事项,配以农社真实的股契作为样例插图。

赵小满更是亲自操刀,绘制了“天、地、人、和”四区的简易地图,标注编号,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农社的土地规划。

当第一本用毛边纸工整抄录、配有简单插图的《农算经》样本完成时,周砚清捧着这本散发着墨香和泥土气息的“新书”,双手微微颤抖。这薄薄的一册,没有圣贤语录,没有道德说教,有的只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实用智慧。它或许粗糙,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教材革命,弃虚务实。《农算经》取代《三字经》,非为否定传统,实为学问回归土地之本源。它以粮垛为例题,以田亩为图谱,将高深的学问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化为每个农家子弟触手可及的工具。这本独一无二的教材,不仅是巾帼学堂的启蒙读物,更是一次对知识权力的大胆重构,标志着一种根植于劳动与实践的新教育范式,在这片渴求知识的荒原上,扎下了坚实的根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