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 > 第272章 靛海秘方

第272章 靛海秘方(1/2)

目录

“棉浪吞天”的奇景尚在眼前,雪白的长绒棉堆积如山,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如何将这洁白的“云朵”转化为真正的财富?纺织成布是必然之路,但若仅是寻常白布,价值终究有限。赵小满深知,唯有赋予其独特的色彩,方能在这激烈的市集竞争中脱颖而出,织就真正的“霓裳织金”。

染色,便成了横亘在面前的下一道关卡。

此时的乡间,染色大多依赖植物本色或极为有限的几种矿物颜料。最常见的蓝色,来源于靛蓝。然而,传统的靛蓝发酵法极为耗时,且工艺掌控全凭老师傅的经验,稍有差池,要么发酵不足,颜色寡淡易褪;要么发酵过度,色泽晦暗发黑。更重要的是,传统方法出产的靛蓝,价格不菲,成本高昂,并非寻常农社所能轻易负担。

农社也曾尝试按古法制作靛蓝,建了沤靛池,采集马蓝草浸泡。但月余过去,池水乌黑,捞出的靛泥却色泽不正,染出的布匹颜色斑驳,下水一洗便褪色严重,白白糟蹋了上好的棉布。负责此事的几位老妇人愁眉不展,王二婶更是心疼那浪费的布匹和工夫。

“难道就没办法了吗?”夜里,赵小满对着油灯,翻看着几本辗转得来的、残破不全的杂书,上面偶有提及染缬之术,却皆语焉不详。她深知,不能坐等,必须主动寻求突破。

她将社里所有对织染有些许经验的妇人召集起来,甚至包括那些曾在镇上染坊做过短工、只知晓些皮毛的。她让众人将各自所知,哪怕是道听途说的零碎信息,都一一说出,由周砚清记录整理。

“俺听俺娘说,发酵时温度不能太低……”

“镇上王记染坊的老师傅好像会在池子里加一种石头粉……”

“我逃荒来时路过一个地方,见他们用一种特别的草灰水调靛……”

信息杂乱无章,真伪难辨。赵小满却不气馁,她决定带领大家,进行一场大胆的“实验”。

她在“人字区”僻静处,划出几个小的沤靛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一个池子完全按照古法;一个池子尝试控制温度,利用地窖的阴凉和日晒的温暖交替;一个池子加入少量碾碎的白垩土(碱性);还有一个池子,则尝试加入了她根据一位老妇模糊记忆、找到的一种名为“乌臼”的树木燃烧后的草木灰浸出液(富含碱性及微量元素)。

过程是繁琐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妇人们每日记录池水颜色、温度、气味的变化。失败是常态,有的池子发臭,有的毫无反应。赵小满却始终鼓励大家:“败了不怕,知道怎么败的,就是功劳!”

转机出现在加入“乌臼”草木灰的那个池子。负责照看这个池子的,是一位平日里沉默寡言、名叫石婆婆的老妇人。她发现,这个池子的发酵速度似乎比别的池子快一些,而且池水呈现一种独特的、带着隐隐青金色的光泽。

到了起靛的日子,其他池子要么靛泥稀薄,要么颜色不正。当石婆婆小心翼翼地将那个特殊池子里的靛泥捞出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那靛泥色泽深沉,近看如同最幽深的潭水,泛着一种内敛的、饱满的青黑色光泽,用手捻开,细腻非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