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金匾藏锋(1/2)
周文渊在赵家屯盘桓两日,所见所闻,不断冲刷着他数十年来形成的认知壁垒。那井然有序的田畴,那鬼斧神工的织造院,那化害为利的鸡黍宴,尤其是赵小满那句石破天惊的“女子饱,天下婴不啼”,在他心中激起的回响,久久未能平息。他深知,这巾帼农社绝非等闲,其展现出的组织力、生产力乃至蕴含的治理智慧,已远超一村一屯之范畴,其光芒,注定无法被长久掩于乡野草莽之间。
离屯前一日,周文渊命随行师爷备下文房四宝。他于暂居的厢房内,凝神静气,铺开上好的洒金宣纸,亲自研墨。墨浓笔饱,他悬腕运笔,笔走龙蛇,四个筋骨遒劲、气势沉雄的大字跃然纸上——
“勤耕善织”。
这四字,乃是历代褒奖农桑、鼓励妇德的经典题词,亦是周文渊作为传统士大夫,对农社卓越成就所能给予的最直接、最“政治正确”的肯定。在他看来,以此四字制成匾额,悬挂于农社理事堂内,既是府尊的嘉奖,亦是向外界表明官方对此社的认可,可平息不少非议,亦可激励后来者效仿其“勤”与“善”。
他自觉此礼甚为得体,既能彰扬农社之功,又不逾士林规矩。书写完毕,他吩咐师爷:“寻县中最好匠人,以此字制匾,需用上等楠木,鎏金大字,务必气派堂皇,制成后便送往赵家屯,着其悬挂于醒目之处。”
师爷领命,小心翼翼吹干墨迹,卷起宣纸,即刻去操办。
数日后,一块制作精良、光彩夺目的匾额便被隆重地送到了赵家屯。楠木为底,木质温润,周边雕着简洁的缠枝莲纹,正中“勤耕善织”四个大字以纯金箔贴就,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庄重非常。送匾的衙役还带来了周知府的亲口谕示,望农社将此匾高悬,以彰风范。
王二婶与社中几位骨干见了这金光闪闪的匾额,皆是喜形于色。知府大人亲笔题匾,这是何等的荣耀!往日那些嘲讽农社“牝鸡司晨”、“不成体统”的声音,似乎在这金匾的光芒下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她们兴高采烈地张罗着,准备将匾额悬挂在理事堂正门上方最显眼的位置。
“且慢。”
一个平静的声音响起,打断了众人的忙碌。赵小满从堂内走出,目光落在那个金光璀璨的匾额上,并未如众人般欣喜,反而微微蹙起了眉头。
“小满,怎么了?这可是知府大人的赏赐,天大的脸面!”王二婶不解道。
赵小满走到匾额前,伸出指尖,轻轻拂过那冰凉的鎏金大字,“勤耕善织”……她低声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随即摇了摇头。
她转向负责送匾的衙役与社中众人,神色坦然,声音清晰却坚定:“知府大人厚爱,农社感激不尽。然此匾额所题‘勤耕善织’,虽是对我社姐妹辛劳的肯定,却仍未脱旧日窠臼,视女子之能为不过‘耕’、‘织’二事,终是依附之德,未能道出我农社立身之根本。”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脸上的喜色渐渐凝固。王二婶急道:“小满,这……这可是知府大人的墨宝!岂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