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带泪营销(2/2)
她再也支撑不住,瘫坐在地,捧着那撮代表着她丧子之痛的粟米,嚎啕大哭。那哭声不加任何掩饰,充满了最原始、最绝望的母性悲伤,在市集上空回荡,撞击着每一个人的耳膜与心灵。
满街寂静,落针可闻。
先前还在议论、购买的人群,此刻全都红了眼眶。女人们不住地擦拭眼泪,感同身受的悲痛让她们哽咽出声。男人们也面色沉重,紧握拳头,扭过头去不忍再看。就连那些原本只是看热闹的闲汉,此刻也收敛了嬉笑,脸上露出戚然之色。
王二婶的哭诉,将“护粮”二字的意义,从集体的、抽象的抗争,拉回到了一个母亲最具体、最惨痛的个人牺牲上。那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更多人能活下去,所付出的无法挽回的代价!这代价,是一个鲜活幼小的生命!
“这粮食……真是用命换来的啊……”一个老妇人抹着泪叹息。
“怪不得她们拼死也要护住田,贱卖?换谁谁能甘心?”
“三大粮商真不是人!逼人至此!”
舆论的同情,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并转化为了强烈的行动意愿。
“我买一石!”
“给我也来一石!这粮,我买了心里踏实!”
“钱不用找了!多的,给社里其他孩子买点吃的!”
人群再次涌动起来,这一次,不再是零散的购买,许多人开始成石地购买,甚至有人掏出远超粮价的银钱,硬塞到农社妇人手中,然后提着粮食,红着眼眶匆匆离去,不忍再看王二婶悲痛的模样。
带泪营销,锥心刺骨。王二婶以自身丧子之痛为刃,剖开了农社粮食背后最深重的血泪。这不再是商业的博弈,而是良知的拷问。她的哭声,比任何檄文都更具力量,彻底瓦解了粮盟压价的道德基础,将民心牢牢地凝聚在了农社一边。金黄的粟米,在王二婶的泪水中,仿佛被赋予了灵魂,沉重得让人无法轻视,更无法以区区几百文钱来亵渎。这场粮战,至此,已不仅仅是价格的较量,更是人心的争夺。而农社,凭借这带血的诉说,已然占据了无可动摇的道义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