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金雨复仇(1/2)
粮盟内部分崩离析,中小粮商的集体倒戈,如同抽走了支撑危楼的最后几根梁柱。以钱宝贵为首的三大粮商,虽仍掌握着巨量的囤粮和雄厚的资本,但在舆论、道义和市场份额上,已然一败涂地,陷入了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绝境。
而巾帼农社这边,形势却是一片大好。“巾帼烧”的订单应接不暇,酒坊日夜轰鸣;酒糟养猪的循环模式效益显着,“粮损补益金”充盈了社库;更因中小粮商的加盟,农社的粮食及其加工品得以通过更广泛的渠道铺向市场,名声愈发响亮。
秋去冬来,又到了新一轮冬小麦播种和晚稻收获的季节。这一次,市场的风向标被农社牢牢握在手中。
赵小满与社内骨干商议后,综合考量了酿酒消耗、养殖成本、市场供需以及维护农户利益等多重因素,郑重公布了农社新一轮的粮食收购指导价——粟米,每石一千三百文!小麦,每石一千五百文!
这个价格,不仅远超去年三大粮商恶意压价时的五百文、七百文,甚至比往年正常丰年的市价,还高出了近三成!尤其让那些曾饱受盘剥的男性农户感到扬眉吐气的是,这个价格,明确比同期那些没有加入农社、依旧分散经营的普通男户所能卖出的价格,高出了整整三成!
消息传出,永安县乃至周边地区再次震动!
那些早早与农社建立联系、或是通过倒戈粮商将粮食卖给农社的农户们,欣喜若狂。他们拿着沉甸甸、远超预期的卖粮款,脸上绽放出多年未见的灿烂笑容。这笔钱,足以让他们从容缴纳赋税,翻修房屋,为儿女添置新衣,甚至还能略有储蓄,应对来年的不确定。
而那些当初因犹豫、观望或因地域限制未能与农社搭上线的男户们,则陷入了巨大的懊悔与失落之中。他们看着邻村那些将粮食卖给农社的人家喜气洋洋,再对比自家粮仓里那些虽然丰收、却因找不到好买主而只能低价处理给零星小贩(价格远低于农社指导价)的粮食,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
“早知道……早知道当初就该信农社的!”
“唉!一念之差啊!人家农社是真给咱们农户撑腰啊!”
“看看人家卖的价,再看看咱们……这差距,够咱家半年嚼谷了!”
羡慕、嫉妒、悔恨的情绪在乡野间弥漫。农社用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高价,向所有人证明了跟随其规则所能获得的巨大利益,也彻底确立了其在粮食交易中的定价权与领导地位。这高出的三成价格,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金色雨露,既是给忠诚合作者的丰厚回报,也是对过往不公的强力矫正,更是对仍在观望者的最有力召唤。
与此形成惨烈对比的,是三大粮商的末路。
“丰泰号”后院,昔日门庭若市,如今门可罗雀。库房里堆积如山的粮食,因前期高价收购和如今有价无市而成了沉重的负担。佃户、伙计的工钱拖欠日久,债主临门,昔日的合作伙伴避之唯恐不及。钱宝贵一个人躲在阴暗的书房里,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关于农社新粮价的喧嚣议论,只觉得那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针,狠狠扎在他的心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