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黄英(下)(2/2)
下方的鉴赏开始了。
没有夸张的吹捧,没有商业的互吹,只有真正懂行的人之间,低声而专注的交流。
他们围绕着那些陶器,探讨着釉色的微妙变化,造型的独特意蕴,火候掌控的精妙,以及作品背后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思考。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评论家,在一件造型朴拙、却透着一股顽强生命力的陶罐前驻足良久,最终轻声感叹:“逸辰这孩子,这份于困顿中挣扎向上的‘生’意,比那些过于追求完美的作品,更动人心魄啊。”
另一位知名的女策展人指着另一件色彩大胆奔放、充满实验性的陶盘,对同伴低语:“你看这色彩的冲撞,看似混乱,实则内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像是在黑暗里也要开出花来。这种力量,难得。”
他们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带着真诚的欣赏与深刻的理解。
这些话语,如同温暖的雨丝,滴落在张逸辰几乎干涸的心田。
他怔怔地听着,看着那些他曾经怀疑、甚至唾弃的作品,在真正懂它的人眼中,焕发出截然不同的光彩。
一种久违的、名为“价值”与“认同”的暖流,开始在他体内重新流淌。
而站在他身旁,被陈科法术隐匿着的黄英,那清冷孤高的面容上,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她能“听”到,也能“感觉”到。
当那些真诚的赞美与理解响起时,下方那些她原本看不上眼的作品之上,原本有些涣散的灵性气息,竟如同被注入了活水,开始欢快地流动、凝聚、升华!
一种远比她独自“欣赏”时更加璀璨、更加丰富、更加充满生命张力的“美”的能量,在展馆中悄然弥漫开来!
那是一种共鸣的力量,是无数颗懂得的心与作品灵魂碰撞出的火花!
这种美,不再是她独占的、静止的藏品,而是活的,是生长的,是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焕发新生的!
她独占的那些“完美”作品,被她锁在黑暗库房里,虽然灵性精纯,却如同被抽走了空气的标本,虽然美丽,却已死去。
而眼前这些“不完美”的作品,却在众人的欣赏中,真正地“活”了过来!
黄英的身体微微颤抖起来。
她那套坚守了不知多少岁月的“独占即懂得”的理论,在这鲜活而磅礴的共鸣之美面前,开始寸寸崩塌。她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所谓的“呵护”,是何等的自私与狭隘!
她不是在守护美,她真的……是在扼杀美!
她猛地转头,看向身旁的张逸辰。
只见他原本空洞绝望的眼神,此刻正紧紧盯着下方,眼眶微红,里面有泪光闪烁,但那不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被理解、被唤醒的激动与希望。
就在这时,陈科撤去了隐匿的法术。
下方的一位嘉宾无意间抬头,看到了二楼回廊上的张逸辰,惊喜地叫道:“逸辰!你来了!”
瞬间,所有的目光都汇聚过来。
没有审视,没有压力,只有善意的微笑、鼓励的眼神和发自内心的掌声。
张逸辰看着下方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看着他们眼中真诚的欣赏,一股巨大的暖流冲垮了他心中最后的壁垒。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虽然依旧瘦削,眼中却重新燃起了光芒。
黄英看着这样的张逸辰,看着下方那因共鸣而璀璨生辉的“美”,又感受了一下自己那死寂库房中那些虽然精纯却毫无生气的“藏品”,她终于彻底明白了。
她错了。错得离谱。
千年的执念,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她没有再看任何人,只是缓缓地、深深地,对着下方那些作品,以及重新找回光芒的张逸辰,鞠了一躬。
然后,她转过身,看向陈科和刘芯彤,脸上那冰封千年的孤傲已然融化,只剩下无尽的疲惫与释然。
“我……明白了。”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沙哑,“原来……美,是需要共鸣的。”
她周身那强大的菊灵气息开始收敛、变化,那金色的、带着偏执意味的“欣赏”之力如同潮水般退去。
她的身影逐渐变得淡薄,最终化作点点金色的光粒。
光粒盘旋凝聚,最终落在张逸辰的工作台上,化为了一株姿态优雅、含苞待放的金色菊花。花瓣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在灯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她没有离开,而是选择以另一种形式,留在这里。不再是独占的收藏家,而是默默的生长与守护。
或许有一天,当这株金菊绽放时,她会真正懂得,何为无私的欣赏与陪伴。
张逸辰看着工作台上那株突然出现的金色菊花,怔了许久,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那冰凉的花瓣。
一股平和宁静的灵性波动传来,再没有了之前的压迫感。
他抬起头,望向陈科和刘芯彤,眼中充满了感激。
刘芯彤对他微微点头,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
陈科则看着那株金菊,轻声道:“放下执念,方见本真。对她,对你,皆是如此。”
闲云轩内,陈科书房。
那本《聊斋》古本安静地躺在桌上,书页无风自动,缓缓翻至《黄英》一篇。
只见其上墨迹流转,变得深邃而温润,散发出一种释然与平和的光芒,静静点亮。
---
第086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