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黄金台(2/2)
相传为战国时候,当时的诸侯所建。
后来历经千年,原址早已是一片废墟。几年前,昭王故地重游,让人重建黄金台。
说是要借此怀古,但谁都知道,黄金台初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招财纳仕。
昭王此举虽不明言,但的确向天下文人武士,发出了邀请,有志向者,可前来投靠,立一番事业。
众人骑马驾车,来到西山顶。
高台之下,有二十一级台阶,每七级一个平台。
高台之上,有一座建筑。当中挂着的牌匾上,写着“燕台夕照”四个大字,旁边是一副楹联,写的是唐代大诗人李贺的诗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魏渊和魏澈两人常年练武,年轻力壮,和一些宦官一道,先一步上去,将台上的桌椅收拾干净。
毕竟是昭王临时起意,所以行程仓促,黄金台上,并非法华寺那般干净华贵。
魏渊四处查看之后,见并无危险,这才出来,站在门口迎接。
昭王站在高台之上,举目远眺。
“你们可知,那是何处?”
魏澈年轻气盛,抢先作答:“那是狄人的地方。”
昭王点头,“不错。但几十年前,太祖曾领兵深入,将狄人打得落花流水,退于千里之外。若不是中途身染恶疾,恐怕这片土地,也是我大端领土……”
昭王神情怅然。
魏汌魏沨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接话。
·
“无妨,现在不是,以后会是。”反而是从来不爱接话的魏渊,冷不丁说了一句。
昭王回头看他,见这个一贯冷面的儿子,依旧没什么表情,神情淡然。
如此丰功伟业的大志向,在他嘴里,说得竟然像是吃饭喝茶那般轻松。
昭王笑道:“哪有那么容易?想要重振太祖当年的雄风,并非一个小小涿郡,能做到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涿郡有此雄心壮志,将来必然九州十三省,都会有此志。此时不易,总有一日,会所向披靡。”
魏渊难得说这么多话!
魏澈十分激动,连连鼓掌,“说得好!三哥说得真好!”
昭王笑问,“哪儿说得好?”
“呃……”魏澈挠挠头,面露难色,“我听不懂,但我觉得,三哥说的,一定是对的!”
魏澈自小就是魏渊的小跟班儿,对这个三哥十分崇敬。
三个哥哥里面,三哥长得最高,武艺最好,是魏澈眼中最厉害的人!
魏汌听了一会儿,忍不住道:“今上已经与狄人议和,过了年,就会开放边关口岸,重启茶马互市。到时候,狄人的马匹,渝关外的皮毛,都会出现在咱们涿郡。到时候,咱们涿郡,说不准与京城相比,繁华不相上下。”
魏沨也连连点头称是,“是啊,虽然太祖当年壮志未酬,但好歹这几十年来,边境太平,百姓安居,这些,都是父王您的功劳啊!这次和谈,大哥也出力不少,皇上奖赏颇多……”
魏汌摆摆手,“莫要再提了。我不过是按父王的意思去办,能多争一分,是一分,毕竟咱们涿郡在北镜一线,京城那些人,恨不得把涿郡送给狄人才好!”
“哼!”昭王握拳,在栏杆上锤了一下,冷声道:“承平日久,京中那些人好日子过惯了,越发废物!”
魏沨本来还有一番长篇大论,什么边境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不打仗最好之类的好听话,这会儿也不敢说了。
·
昭王凝神远眺,好一会儿,听到两个女孩儿叽叽喳喳地说话。
“看到了吗,三嫂?”
“看不到啊,只看到红墙那里,应该是王府。别的一片灰茫茫的,分不清地方……”
“你仔细想想,你娘家在王府什么位置,往那一片找!”
“……嗯,还是找不到……”
昭王奇道:“你们二人,在找什么?”
魏芷笑道:“父王,三嫂想看看她娘家在哪儿,但涿郡人口众多,她竟找不到家了!”
昭王转而看向林青榕,林青榕规规矩矩站在一边,神情落寞。
“父王,我自嫁入王府以来,还没有回娘家探望过。祖父身体一向不好,我心中挂念。刚刚想着,登高望远,说不定能看到娘家,以解忧思……没想到竟然打扰到父王赏景,望父王恕罪!”
她说着,福了福身,十分乖巧可怜的样子。
魏芷跟着说道:“父王,我记得小时候,跟着母妃回过外祖父家,外祖父对我可好了,还给我买火烧吃!既然三嫂想念祖父,为何不让她回家看看?”
两人打着配合,林青榕又可怜巴巴地看着他。
昭王念及她又是抄经,又是陪着说了一路的好听话,在法华寺给他大大的长脸。
既如此,哪有不答应的?
他大手一挥,十分大方,“这有何难,回去之后准备一下。明日,让老三陪着你一道,回林家看看!”
林青榕大喜过望,赶紧行礼。
“多谢父王!父王,等儿媳从娘家回来,给您带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