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陈桐一问,姫昌麻了(1/2)
大王的快乐很简单,当主播时听家人们鼓掌,当大王时与家人们鼓掌。
啪啪声总是那么悦耳,令人身心愉悦。
阴寿清早起来,洗漱完,吃完朝食,照例打开手机,开始直播。
至于上朝?狗都不上!
治国?寡人哪懂啊,理政这种事,还是交给闻太师他们比较妥当。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种简单道理,当过键盘侠的都懂。
“家人们,早上好。”
“欢迎回到《大王说故事》栏目,咱们昨天讲了《瞒天过海》,今天接着讲《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阴寿打完招呼后,直接开讲,这时候可没功夫管弹幕的事。
“话说在一方遥远的世界,有一强大王朝名为大周。大周盛极而衰,王室影响力逐渐衰弱,以致诸侯混战。”
“在某次战役中,魏国向赵国用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
阴寿在那里叭啦叭啦说,太师府中闻仲越听眉头皱得越深。
倒不是因为没听到“偷梁换柱、暗度陈仓”,而是由大周联想到大商。
王室衰微,诸侯混战。
八个大字犹如一记重锤,敲在闻仲心口。
大商有大王在,自然是雄视八荒,四方诸侯不敢妄动。
万一大王不在了呢?
谁又敢保证,继位者依旧如大王一般雄才伟略贤德圣明。
这些事,我都能想到,以大王的深谋远虑,定然早有计较。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这些都是……兵法?
大王讲的不是故事,是兵法!
前有兴农桑、行教化,后又讲兵法。强国、富民、兴兵,大王要用兵?
大王欲行新政,然政令不出王畿,兵锋所指,显而易见。
换言之,不管诸侯乱不乱,大王肯定要对他们用兵。
联想到《大明风华》中,永乐大帝五征漠北,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大王英明。”
“大王圣明。”
……
这一摞彩虹屁,好似群臣山呼万岁。
看着满屏弹幕,阴寿忽然有种上朝的错觉,只不过把朝堂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家人们,围魏救赵的核心在于围,目的在于救,主打的就是一个牵制。当然,此计还可以与围点打援、声东击西配合,突出的就是一个灵活多变。令对方顾此失彼,防不胜防。”
阴寿呷了口茶水,见屏幕上全是“大王牛逼”之类的马屁之言,只觉得天塌了,大商文化已经被“卧槽”统治。
这哪行?文化培训课必须得安排上。
寡人可以没文化,马屁精岂能没有文化?否则岂不显得寡人没档次?
比如听到:“妙算申帷幄,神谋及庙堂。”肯定比“大王牛逼”要爽。
没有人能拒绝文化人拍马屁,就好比没有人能拒绝少妇,尤其是漂亮多姿的少妇。
在阴寿思想跑马的时候,闻仲上线了。
谁明浪子心:大王,围魏救赵如何破之?
嗯,还是带头大哥有文化些。
阴寿端起茶杯,发现没水了,还是假装泯了一口,“想要破解围魏救赵,不得不提一下情报能力。首先要明白对方目的。对方是单纯的‘救赵’还是声东击西,又或者围点打援还是以围困歼灭为主。目的不同,应对方式也有差异。无论对方何种目的,加强防御是第一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在弄清对方目的后,应对之法就得调整。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破局之要点,在于情报能力以及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力。只有对自己的力量如臂使指,才能击其要害,一击必杀。”
闻仲听后如同醍醐灌顶,没想到自家大王除了仁政爱民、高瞻远瞩,更是一位兵法大家。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道尽了兵法精髓。
阴寿正准备下播,忽然看到一道闪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