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入围金曲奖(2/2)
许慧欣/〔快乐为主〕
范逸臣/〔范逸臣VAN〕
Lisa/〔oreLisa〕
原本时间线是许慧欣获奖,现在王轩来了,这也成了王轩入围奖项中最有希望获奖的。
金曲奖入围名单公布的当晚,娱乐版头条几乎同时被大陆和港台媒体占领。
新浪娱乐的标题最为直接——
《王轩:大陆原创音乐人首度入围金曲奖,三项提名创纪录》
报道开篇便强调:“这是金曲奖自1989年设立以来,第一次出现大陆男歌手入围创作类大奖。
王轩不仅入围了最佳新人奖,还以词曲创作者的身份同时冲击最佳作词、最佳作曲奖。
这意味着,他不是靠包装或流量,而是凭借实打实的作品获得了评审团的认可。”
紧接着,搜狐娱乐的评论更具情绪:“港台歌手长期主导华语乐坛,大陆歌手大多只能被动接受。
王轩的入围,打破了这种格局。他代表的,是新一代内地原创音乐人的崛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连和报和香蕉日报的口吻明显带着质疑。
《联合报》在报道里写道:“来自大陆的王轩,以新人之姿闯入金曲奖,提名多项,确实引人注目。但是否能够真正与六月天、孙燕子这样的华语中坚力量比较,还要打一个问号。”
而《香蕉日报》更是用了调侃的标题:
《北漂歌手闯金曲?内地新人王轩三提名,能不能拿奖靠评审心情》
文章直白指出:“金曲奖的评审一向偏好音乐质地,而非市场销量。王轩的作品虽然流行,但能否在专业性上经得起考验,仍存疑问。”
这种报道一出,瞬间引爆了两岸三地的网络论坛。
在大陆的天涯、bbS上,网友们激情留言:
“终于有人替我们出头了!不管拿不拿奖,能入围就是突破。”
“港台媒体就是酸,怕我们后来居上。”
而在台湾的批踢踢(ptt)上,却是另一种氛围:
“老实说,我听过他的歌,旋律不错,但要和陶哲、六月天比?还差点火候。”
“金曲奖不是慈善奖,别因为是大陆来的就特别优待。”
这种对抗感,反倒让王轩的名字在短短几天内传遍整个华语圈。
网易娱乐在评论文章里用了一个极具煽动性的标题——
《王轩的三张门票:是华语乐坛的突破,还是金曲奖的试探?》
文章分析说:“王轩入围的三个奖项各有意味。最佳新人,象征未来;最佳作词和作曲,象征专业性。如果他能拿下其中一项,就意味着大陆音乐人真正被纳入华语主流的核心评价体系。”
为了增加舆论热度,门户网站还故意打出对比:
?作曲奖里,王轩要面对陈晓娟、陈志远。
?作词奖里,他的竞争对手是林西、方闻珊。
?新人奖里,则有许慧欣和阿杜。
这样的名单一公布,立刻让王轩在网友讨论里有了“弱者逆袭”的意味。
“如果他能赢林西,那才叫奇迹。”
“他要是拿奖,我就在论坛分享吃粑粑的照片。”
“楼上的又来骗吃骗喝了。”
甚至连央视音乐频道都做了一期专题节目,主持人正襟危坐:“王轩的入围,是整个大陆原创音乐走向成熟的重要信号。金曲奖的专业评审体系,给予了他极大的肯定。这不只是个人荣誉,更是文化交流的新起点。”
和央视的庄重不同,港台娱乐节目则依旧犀利。
某综艺里,主持人笑着调侃:“哇,大陆新人直接挑战金曲三大奖,下次是不是连评审都要请过去?”台下观众哄堂大笑。
然而,越是这样的对比,越让王轩的身影被放大。
《东方都市报》在一篇评论里总结:“媒体的口水战,正好印证了王轩的特殊地位。若他失败,那只是一个大陆新人短暂的光芒;若他成功,那就是华语乐坛的格局重写。”
这一年的金曲奖,还未开幕,王轩的名字,已经成为最大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