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开学(2/2)
拿到钥匙之后,他又被指引到教室去缴学费。北电的收费制度很简单,分两档——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艺术类一律一万一学年,非艺术类则分八千或六千不等。
这其中有些门道。大部分人以为北电全是表演、导演、编剧这些艺术专业,其实不然。
北电也有管理系,学的是影视管理方向,比如后来成名的郭凡,就是北电管理系研究生出身。
可不管是哪个专业,进了北电,大家心里最初的期待总归是与电影、舞台和光影相关。
王轩没犹豫,掏出卡刷了一万。伴随“滴”的一声轻响,他在心里暗暗感叹:对普通家庭来说,这学费绝对是一道门槛。
在这个年代,一万足以压垮不少工薪家庭。能来北电,意味着父母要么拼尽全力供孩子念书,要么家境宽裕,花费不算什么。
而很神奇的是,二十几年后,北电的学费竟然依旧维持在这个价位,几乎没有上涨。
乍看像是良心,可换个角度想,这一万的门槛在九十年代末、两千年代初,几乎刷掉了大多数普通学生。能闯进来的人,本身就已经过了一道筛子。
缴费完毕,手续算是正式完成。王轩走出教室,阳光依旧毒辣,汗顺着脖颈滑落。他摘下墨镜,远远看见校园里随处可见拉行李箱的学生,还有家长陪同叮嘱的场景,热闹而喧嚣。
不过与其他新生不同,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是单纯来这里追梦的。
他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作品和声望,北电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身份的加持,是一块金字招牌,能为他在娱乐圈的下一步增加筹码。
而对于那些真正怀抱明星梦而来的同学,未来的路却注定布满荆棘。
交完钱,走出教室的王轩,心里没什么波澜,便直接驱车回了四合院。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那样,开学前就有班级群,大家在qq群里先混个脸熟,甚至没见面就能熟得跟老铁似的。等到开学第一天,再加上现实见面,就跟网友线
这些事这个年代当然不会发生,大伙都是进入大学才知道同学是谁。
对于重活一世的王轩而言,早已不是那个带着青春荷尔蒙去追逐梦想的少年。对他而言,上学,不过是走一条必经的道路,一个必然的台阶。
他真正关注的,从来不是同学之间的攀比与交往,而是这所学校背后所能提供的关系网、资源与通道。
唯一让他心里有些舒畅的,倒是一个消息:他们导演系的班主任,正是田庄庄。
这名字在普通人耳中也许没什么,但在华夏电影圈,那却是个真正的分量人物。
田庄庄,谁人不知?北电七八级的扛把子。那可是第五代导演的老班长。什么叫“第五代”?就是改开之后,北电第一批走上荧幕、拿起导筒的一群人。
往前的第四代,更多是受限于环境,能拍的东西不多;而到第五代,正好赶上风云际会,中外交流逐渐恢复,他们既有文艺情怀,又有国际视野,于是走上国际舞台,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