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 第183章 票房大爆

第183章 票房大爆(2/2)

目录

“甩它十条街。”

麦克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影迷,居然能在这场浪潮中掀起涟漪。

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再次拉着凯特去看。

“你不是说不看吗?”

“你最近整天念叨它,我倒要看看到底有多吓人。”

这一次,他坐在女朋友身边,看着她从淡定到紧张,从掩面到惊叫。

当片尾那一幕再次出现时,凯特惊得整个人都缩成一团。

电影结束后,她久久不语,出了影院,才轻声说:“你说得对,这片……太吓人了,而且导演真是个天才。”

麦克笑了,笑得有点骄傲:“我说吧,这片不只是恐怖,是天才的游戏。”

几天后,麦克又上网发帖:

“第二刷依然震撼。女朋友都被吓哭了。导演太懂观众的心理了。”

“这不是恐怖片,这是信仰。”

很快,他的帖子被顶上了热门。成千上万的人在

而此刻,在远处的洛杉矶高层写字楼里,王轩看着后台数据的增长曲线——

讨论热度、影评数量、票房走势——一切都在指数级上升。

一部电影的力量,在底层的便利店夜班青年身上开花结果。

麦克不知道的是,他和成千上万个像他一样被震撼的普通观众,正在构成王轩最强大的宣传机器。

这场恐惧的浪潮,已经从银幕,蔓延到了整个美国的夜色之中。

时间回到电影首映首日。

同期上映的影片还有——

《蜘蛛侠2》,正统超级英雄大片。只不过现在的超级英雄还没起飞,而且已经上映两周了,票房乏力。

另外就是《我,机器人》,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特效炸裂,算的上是最大对手了。

还有梦工厂的动画片《怪物史瑞克2》也在顽强吸金。

任何一部都比《电锯惊魂》体量大、投资高、排面足。

狮门影业内部一度担心,这部“低成本血浆片”可能会被大制作直接压垮。

结果当然是出乎大家意料。

星期五,也就是上映首日,《电锯惊魂》拿下了420万美元的票房,同时《蜘蛛侠2》票房是350万美元,《我,机器人》票房是680万美元,《怪物史莱克2》660万美元。

目前《电锯惊魂》排第三。

狮门影业的票房统计部门连夜加班。

几个数据分析员反复确认报表,才敢发出去。

这样的票房结果其实是意味着——《电锯惊魂》的每家影院平均上座率远高于《我,机器人》!毕竟《我,机器人》可是有三千多块银幕,差不多是《电锯惊魂》的两倍了。

好莱坞的影院经理们最敏锐的嗅觉不是看导演,而是看观众。

他们发现,《电锯惊魂》的午夜场几乎场场爆满。

而且观众离场时的神情极为复杂——有人沉默不语,有人满脸后怕,还有人一脸震撼,嘴里反复念叨着:“卧槽……原来是他!”

到了周六,票房排第一的依旧是《我,机器人》700万美元,排第二的成了《电锯惊魂》的680万美元,《怪物史莱克2》排到了第三,670万美元。

周日完全反超,《电锯惊魂》来到了720万美元,首周末高达1820万美元。也成了北美单日票房冠军。

有记者在Ac影院外采访,一位女大学生颤着声音说:“我看到最后那一幕的时候,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我以为那具尸体真的死了!”

另一位中年男子笑着摇头:“这片太精彩了。那反转让我喘不过气。”

还有人干脆在论坛发帖:《电锯惊魂》不是电影,是噩梦。

影评网站上,《烂番茄》的新鲜度已经达到了79%,评论区一夜之间突破上万条,而且观众的平均打分超过80分。

Idb上短短一周内,评分从7.3涨到8.2。

有人骂它血腥猎奇,但更多的人说:“这是近十年最聪明的恐怖片。”

第二个周末,《电锯惊魂》的票房几乎没有下降,反而上涨了,突破2500万美元。

狮门影业立刻召集院线谈判。

在比佛利山的一家酒店会议室里,狮门影业发行总监皮尔森拍着桌子:“绅士们,我们要更多荧幕!这片的观众复看率太高了,他们在社交网站上疯传视频片段、讨论结尾反转,影院外都在排队。你们值得更多的场次!”

谈判持续了四个小时。

最终,Ac、Regal、eark三大院线一致同意,从下周起为《电锯惊魂》增加700家影院的放映规模。

到了第三周,《电锯惊魂》的排片数突破2300家,总票房超过8000万美元。

王轩——这个神秘的华裔导演的名字,也被好莱坞各大报纸提上了头版。

评论界开始认真研究这个现象。

有人惊叹于它的宣发策略——从街头事件到病毒式传播,从话题恐惧到全民参与。

有人分析它的叙事结构,称之为“密室逃脱的革命”。

也有人纯粹被最后那句“Gaover”吓得睡不着觉。

电影院外,排队的年轻人高举着电锯玩具自拍,脸上写着期待。媒体人形容那是一场“恐惧的嘉年华”。

王轩坐在洛杉矶的办公室,透过落地窗,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影院街区,嘴角微微上扬。

——这一次,他用一场“锯人事件”,锯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