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放映引热议(1/2)
第三天的放映是贾张可的《世界》。
王轩带着剧组也去观摩了。
大厅里,记者和评论人几乎坐满,但气氛却和前一天截然不同。
《世界》讲的是京城郊区“世界公园”里,一群年轻人重复着单调生活的故事。
其中有舞蹈演员,有保安,有小混混,也有从外地来打工的情侣。
影片节奏极慢,镜头极长,台词稀少,像极了一首冗长的叹息。
放映结束后,掌声稀稀拉拉。
这就是贾张可的典型风格——喜欢他的人称他为“纪实诗人”,讨厌他的人觉得他“阴郁到病态”。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对于大多数人是不友好的,因为看不懂啊。一般人看完这片子的第一感受就是不知所云。
当然,你要是北漂或者是打工人就能共鸣了。
你要是看得懂又有颗闪闪红心,那你肯定得骂两句贾张可了,骂他就知道拍些华夏的阴暗面,不就是为了通过拍摄国内的消极面来满足洋人的口味,进而拿奖给自己扬名吗。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但王轩也清楚,这事儿轮不到他去评判。
他又不是某个“东厂厂公”,也不是某个厅级干部。
更何况,《世界》的投资方里有港资,也有法国南方基金的影子。
这种跨国资本结构,连电影节主办方都得礼让几分。
王轩要真去管,那才叫不识时务。
“拍就拍吧,反正看的人也不多。”
他在心里轻哼一句。
事实上,国内能看完贾张可电影的人,少得可怜。
要不是通过“华娱文”之类的网络小说带动讨论,根本没多少观众知道他是谁。
老外也一样。除了电影节那一批评论人,真正愿意花时间看完的没多少,而且欧洲观众可选择的范围太大了。
“文艺片的影响力,远没想象中那么大。”
同样是第四天放映王轩的《浔阳》,来的人也不少,大概上座率六成左右。
主演们也是一个个激动的不行,特别是黄博,领带都系歪了也没注意。
倒是周公子看起来比较淡定,直到坐下来看电影,王轩才发现周训微微颤抖的手。感情这女人隐藏的好。
电影开始播放,斯嘉丽和其他评审都坐在第二排,而且还带了笔记本,看样子是要找到电影优点,到时候可以给王轩撕奖。
刚开始她还能记一点,但看到周训在电话亭撕心裂肺的哭喊时就停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