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清风不渡(1/2)
第六十五章《清风不渡》
一子夜00:00清风店铁路桥
北风收雪,月如碎银。桥长四十丈,钢梁黑影交错,像巨兽脊骨。桥下冰河未冻实,水声幽咽,似在数更。
忍冬、苏砚舟、小沙陀三人伏在桥北涵洞,棉衣反穿,色同灰土。脚边两只藤篮,覆破棉被,篮内并排放八枚“延时燃烧罐”——外壳德国奶粉罐,内填白磷、松脂、洋地黄粉,封口蘸蜜,八小时自燃。罐侧以针刺小孔,泄压,故不会爆,只喷高温烟,可融铁轨焊点。
“时间轴”已刻进每个人骨缝:
100:30塞罐完毕;
201:10最后一班巡道车过;
308:00日军押送车至,遇烟逼停;
408:10游击队夺名单;
508:20五人趁乱撤。
小沙陀负责“听轨”——耳贴钢梁,数车轮节奏;苏砚舟主“塞罐”;忍冬把风与“点灯芯”——最后一枚“假名单”布包,待要塞进押送车厢。
二00:15桥南信号灯
一盏低压灯泡闪三下,暗号:巡道工已醉倒——赵阎青提前送去的“忍冬慢毒”酒,量微,仅足让人深睡二十分钟。
行动开始。
三00:30塞罐
苏砚舟如壁虎贴梁,用牛皮绳自悬,奶粉罐顺梁缝滑入枕木底,每两罐间距十丈,呈“八”字。罐口火捻被拔掉,改插“香签”——线香外包棉纸,燃速可控,七时半后烧尽,火点入罐。
忍冬在桥墩下撒一把野菊花干,盖气味。花香混着雪气,像给杀机蒙一层薄纱。
四01:10巡道车
铁轨轻颤,小沙陀抬手:三短一长——轻车,四人。果然,一辆手摇巡道车自南而来,灯头晃悠,像提灯笼的鬼。车上四人哼小调,酒瓶递传,未发现任何异常。
车过,风停,香签继续燃,红点如远星。
五02:00撤离
三人退至桥北旱沟,与赵阎青会合。沟底早挖洞,覆枯苇,人伏其下,只露呼吸孔。赵阎青递来怀表:表针停在“8”字,正合八点之约。
六06:00黎明
天色由铁青转蟹壳青,风硬,似磨过的刀。远处村庄鸡鸣断续,像给大地打更。
忍冬把空火柴盒托在掌心,盒侧“阳”字凝霜。她呵气,霜化,字显,像被晨光重新点燃。
七07:30高粱坡交通洞
霍小芝、小铜板护哑婆至此。洞内壁用炭写满“芝麻码”,哑婆手指翻飞,将脑内完整名单译出——共47人,含保定、石家庄两地“文化界合作者”真名、伪名、住址。誊写完毕,她把原纸吞入口,嚼成纸浆,和雪水咽下——名单从此只活在她的指尖。
小铜板用草茎把“芝麻码”穿成一串,挂颈上,像戴一条不会响的铃铛。
八07:50桥南雪原
游击队二十人潜伏,距桥300米,全农民打扮,背粪叉、绳网,配3支“汉阳造”、5支“独撅枪”,余为土造手雷。队长姓耿,原保定师范学生,见面暗号:“清风不渡,灯火自渡。”忍冬答:“灯芯未灭,人未亡。”
九08:00列车至
铁轨先轻吟,后怒吼。一列装甲巡道车牵引两节客车,头插日章旗,车顶机枪塔左右旋。第一节为士兵;第二节为“特别实验小组”,载47名“合作者”及文件、血清样管——正是哑婆记的那批。
列车驶上桥,首排轮压第一枚香签——香灰碎,火点坠入罐口,白磷见风,“嗤”冒蓝烟,瞬间八烟齐喷,如八条出洞蓝蛇,沿铁轨游走。焊锡受热变软,“咔嚓”一声,轨头微翘,列车紧急制动,停于桥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