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低体重女婴!送去新生儿病房?(2/2)
……
产房内,是无影灯下的一片肃白。
唐秋荷平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周身被无菌布覆盖,只露出隆起的腹部和肩颈以上部位。
她接受了椎管内麻醉,意识清醒,却能远离手术带来的痛楚。
主刀的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女主任医师,眼神专注而沉稳,神态严肃,动作精准利落。
她旁边还有数名同样经验丰富的女医生,随时准备提供援助。
围绕在她身边的护士团队同样训练有素,默契十足,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齿轮,各司其职,确保整个流程无缝衔接。
手术正式开始。
锋利的手术刀在灯光下划过一道寒芒,精准地落在预先标记好的皮肤位置上。
切口逐层深入,分离皮下组织,避开血管,动作流畅得如同经过千百次演练。
空气中弥漫着电刀切割组织时特有的、细微的焦糊气味,与监护仪器规律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紧张的生命交响曲。
然而,困难如期而至。
唐秋荷的身体状况太过特殊。
全身瘫痪意味着她无法配合任何指令,肌肉无法提供有效的腹压辅助胎儿娩出。
更棘手的是,那独一无二的“唐秋荷病”,使得她的身体对药物、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完全无法用常规医学经验预测。
她的生理指标如同行走在钢丝上,任何细微的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用药必须慎之又慎。
麻醉医生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根据唐秋荷身体实时的反馈,极其精细地调整着麻醉药剂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与流速,如同在风暴中小心翼翼操控着船舵。
药物的使用更是让主刀医生如履薄冰……
可能导致胎儿窒息因素、引发产妇心血管系统剧烈波动的因素……
主刀医生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被一旁的护士迅速拭去。
她的眼神依旧锐利,手下动作没有丝毫迟疑。
依靠着多年积累的深厚经验和近乎直觉的判断,她与整个团队紧密配合,小心翼翼地规避着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风险点。
她们像是在挖掘一件埋藏在脆弱冰层下的绝世珍宝,每一次动作都轻缓而精准,生怕一丝震动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终于,在所有人屏息凝神的期待中,主刀医生的手探入宫腔,动作轻柔而又坚定地托住胎儿的头部,小心翼翼地旋转、牵引。
一个湿漉漉、蜷缩着的小小身躯,伴随着一声并不算嘹亮的啼哭,来到了这个世界。
“恭喜,是个小公主哦~”
护士迅速接过新生儿,进行常规的清理、吸痰、保暖,动作麻利而轻柔。
“哎?2490克!是低体重新生儿,但是只差了十克……”
唐秋荷听见,一名较为年轻的女护士对主刀医生连问了两个问题:“而且她哭的声音有点小,囔囔的,应该检查一下肺功能么?”
“要把小宝宝送去新生儿病房吗?”ru2029
u2029一分钟后还有一章更新!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