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借花献佛,无解的阳谋!(1/2)
叶展颜双手接过圣旨。
这才抬眼看了曹长寿一下,唇角勾起一个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曹公公过奖了,以后还需曹公公多多提点。”
语气平淡,听不出丝毫热络,仿佛只是应付一句客套话。
说罢,他竟不再理会曹长寿那瞬间变得难看的脸色。
叶展颜径直站起身,解下带着室外寒气的披风交给小内侍。
而后轻步走到太后凤座旁侧,极其自然地拿起一旁玉盘中的温湿巾帕,擦了擦手,然后柔声道。
“秋深寒重,娘娘连日操劳,奴才看娘娘神色有些倦怠,可是腿脚易生寒酸?奴才帮娘娘揉捏松快松快?”
武懿微微一怔。
随即莞尔,竟真的轻轻“嗯”了一声,将身子稍稍向后靠了靠,将腿略微伸展开。
叶展颜便跪坐在榻前的软垫上,伸出手,力道恰到好处地为太后轻轻捶捏起小腿。
他的动作熟练无比,神情专注,仿佛这是天下第一等重要的大事。
殿内暖炉融融,映照着他低垂的侧脸和太后微微眯起的眼睛,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微妙难言,与殿外的秋风萧瑟形成鲜明对比。
曹长寿看着这一幕,眼角抽搐了一下。
然后他默默退到一旁,低眉顺眼,只是那袖中的手,早已攥得指节发白,如同枯枝。
武懿享受着叶展颜的服侍。
片刻后,仿佛不经意间提起,声音也带上了几分慵懒。
“展颜啊,逆首秦王虽已下狱,其党羽也清扫得差不多了。”
“只是……如今京畿之外,还有不少闻讯赶来‘勤王’的藩王和将领们,带着兵,驻扎不去。”
“秋风日紧,这些人,未必个个都存了反心,但拥兵在外,终是心腹大患。”
“若依你看,该如何处置才好?”
叶展颜按摩的手微微一顿。
他抬起头,目光快速而隐蔽地扫视了一下殿内侍立的几个宫人,尤其是曹长寿。
武懿见了立刻会意,于是摆了摆手,语气淡漠如秋霜。
“你们都下去吧。”
“长寿,你也去殿外守着,没有哀家的吩咐,任何人不得靠近。”
“是。”
曹长寿躬身应道,带着一众宫人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轻轻掩上了厚重的殿门,隔绝了外面世界的风声。
偌大的慈宁宫正殿,愈发温暖静谧,只剩下太后和叶展颜两人,以及暖炉里炭火轻微的噼啪声。
叶展颜这才继续手上的动作,声音压低了少许,却清晰无比,如同冰珠落玉盘。
“娘娘圣明,此事确需谨慎。”
“诸王与边将拥兵观望,其心难测。”
“若处置不当,恐生新的变乱,届时秋风扫落叶,局面恐难收拾。”
“那你的意思是?”
“奴才以为,当以‘安抚’为主。”
叶展颜缓缓道,语速不缓不急。
“请娘娘即刻下旨,嘉奖诸王及将领们‘勤王’之功,厚赐金帛,并严词秦王罪状,申明朝廷法度。”
“然后,以京师已安、勿扰地方、天寒地冻不宜久驻为由,谕令所有兵马即刻退回原驻地和封地,无诏不得擅离。”
武懿沉吟,指尖轻轻敲击着暖炉外壳。
“这般安抚,他们若真退了,自是最好。”
“可若有人阳奉阴违,或是心中不服,日后岂非仍是隐患?”
“如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娘娘所虑极是。”
叶展颜手法轻柔,语气却渐冷,似窗外寒风。
“所以,这安抚,只是第一步,是‘哄’他们先散去。”
“待他们退回各自地盘,力量分散,朝廷便可从容图之。”
“如何图之?”
“因地制宜,逐个清算。”
叶展颜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杀气,仿佛能冻结空气。
“哪些是秦王余党,哪些是历来拥兵自重、不听号令的外姓将领和大臣,厂卫早有稽查。”
“届时,或调职明升暗降,或罗织罪名下狱抄家,或……让其‘意外’身亡。”
“只需找准借口,速战速决,剪除其党羽,收回其兵权。”
“首要清除的,便是那些非宗室出身、却手握重兵的刺头。”
“对付他们,不必有太多顾忌,正如秋风扫落叶般干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