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典型代表(1/1)
正是因为深刻地洞察并“明白”了这个关乎存在根本的道理,否则,以李飞如今已然诞生了独立、完整自我意识的状况,他为何会“不愿意”离开当前所栖身的这个仙梦,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世界呢?毕竟,拥有着来自异世界的完整世界观、认知体系以及“错误”特质的他,理论上几乎不可能在演化自身仙梦的过程中遭遇失败。因为即便是从宏大仙梦剥离下来的“碎片”,也依然残留着作为规则顶点“无中生有”的力量本质。完美地复制、乃至基于自身理解去优化一个类似于当前所处的“原初世界”的框架,对他而言,应该是轻而易举、一点问题也不会有的。
但是!问题的核心恰恰在于——“但是又有谁自愿成为盘古呢?”盘古之路,意味着仙人需要将自身的独立意志彻底散入所创世界的每一个基础规则、每一寸时空之中,以自身意志的“消亡”为代价,换取仙梦的“永恒”。这是一种终极的牺牲,是将“我”的存在,完全奉献给“世界”的存在。从此,仙人不再是超然物外的观察者或享受者,而是化作了世界运转的底层规律本身,失去了作为独立个体的所有情感、欲望与可能性。
至于不选择成为盘古,试图在保留独立意志的前提下维持仙梦的永恒,这无疑是“非常困难”,近乎不可能的。因为从某种形而上的角度审视:世界本身,作为规则的集合体,是没有所谓“寿命”概念的,它可以永恒运转;灵魂,作为某种信息与能量的复杂结构,在理想条件下也可能实现某种形式的不朽;然而,唯独“意志”这种体现为主体性、自觉性和选择性的存在,它似乎天然就拥有“寿命”!意志会倦怠,会迷茫,会因无限的时间而感到终极的空虚,甚至会主动寻求终结。意志的寿限,是悬在一切试图以独立意识永恒主宰仙梦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然,理论上也存在另一种取巧的道路,即不选择成为盘古,而是通过某种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意识”,用新的意识覆盖旧的,以保持意志的新鲜感与活力,避免因永恒带来的倦怠而崩溃。但是,这条道路细思之下,同样充满悖论:如果你都已经选择了定期“毁灭”旧的自我意识,用一个新的意识来替代,那么这种行为的本质,与“盘古化”的彻底奉献又有何本质区别?甚至可能更为残酷和徒劳。既然如此,何不更干脆、更彻底一点,直接选择化作支撑世界的“盘古”呢?至少后者能换来一个真正稳定永恒的世界。
所以我前面才格外强调,“错误”本身在多元宇宙中或许并不算极度罕见,但那些“不愿意离开”其所诞生仙梦的“错误”,却“非常的稀少”。这其中的缘由,或许难以用纯粹的理性逻辑去完全解释。毕竟,在有些“错误”的认知里,会坚持认为:意志既然是有寿命的,那么你在当前这个仙梦中死去,与你在自己开创的仙梦中死去,从最终归宿来看,或许“没有区别”,同样是意识的湮灭。
这个逻辑看似成立,但偏偏就是有“错误”如同遵循着某种本能般,就是“不愿意”离开!没有为什么,或许仅仅是因为对“故乡”的眷恋,或许是对未知的潜在恐惧,或许只是某种毫无理由的“任性”或“执着”。这种“不愿意”,超越了利弊权衡,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存在性选择。
李飞,便是这“不愿意离开”的错误之中,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他的行为模式,非但没有像那些决绝的同行那样,主动去斩断自身与当前所处世界(即其所诞生的仙梦)的种种联系与羁绊,以求获得独立与超脱;反而做出了一系列在旁观者看来近乎是“自我限制”甚至“自我束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