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明楼”的设想(1/2)
“叔啊,您急着传我入宫,是有什么事儿?”
高阳秋一进暖阁,便见朱元璋正背着手在殿中踱步,案上摊着几份奏折。
他刚与新婚妻子常衫儿享受了三日难得的清净,便被金英十万火急催来了宫里。
朱元璋转过身,指着案上奏折,眉头拧成个川字:
“秋啊!根据户部报上来的折子说,苏州府的织造商上个月的税收又少缴了三成,说是‘船遇风浪,货物受损’,可锦衣卫探得,他们的货卖得红火!”
说着,朱元璋气不过,抓起一本册子重重拍在案上,这才继续道:“咱大明的研部刚立起来,科学院那群老夫子正琢磨着改良织布机,可这商业上的乱子不解决,再好的机子造出来,怕也是给这些蛀虫做了嫁衣!
秋啊,你之前猜测的没错,那群该死的都在哄咱玩!而且还不一小部分,而是很大一部分都掺和到了里面!
你说说,这种情况,咱应该怎么开阔商道?总不能把涉及的一些人全都宰了吧?这样也太容易引起动荡了!”
“叔,您的意思是说……勋贵和世家也有掺和这件事儿的可能?”
“何止是可能,都是实锤消息了!”朱元璋冷笑一声,“他李善长的韩国公府在通州开的粮栈,竟敢囤积居奇;武定侯家更离谱,直接把景德镇的御窑工匠请去私宅烧瓷!还有各种各样的勋贵,都不是省油的灯!
咱若铁腕整治,怕是朝堂要翻了天;可若放任不管……当年沈万三富可敌国的教训,咱可没忘!”
高阳秋沉吟片刻,忽然想起前日在常茂登门拜访时,说起的一桩趣事——江南盐商为争码头,竟能动用私兵火并。
他脑中灵光一闪,上前一步道:“叔,其实这事儿不难。您还记得前段时间,老二他们想要把我后世的酒吧引进大明吗?”
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沉思了起来。
过了半晌,他终于抚掌大笑。可紧接着,他就又不确定问道:“阳秋,你说,那个叫‘酒吧’的东西,在我大明开起来真的有人那么傻去消费?”
“叔,你说我后世之人傻吗?”高阳秋反问了一句,接着继续道,“正常酒吧的一杯鸡尾酒放在外面也不贵,可为什么酒吧卖到上百块钱一杯,那些有钱人还挤破头往里钻?”
“对啊!为什么呢?”
显然,朱元璋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光是看了热闹,丝毫没有在意或者研究过里面的门道。
“叔,有钱人喝的不是酒,而是面子!”
高阳秋直至核心说道。
“面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